跳到主要內容

教大舉辦首屆功能性近紅外光譜 (fNIRS) 研究工作坊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人類行為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於2024年6月17日至18日,舉辦了首屆「EdUHK功能性近紅外光譜工作坊系列」,主題是「嬰幼兒近紅外研究」。此次活動匯聚了功能性近紅外光譜(fNIRS)研究與技術領域的著名專家,以及香港各大專院校約180名學者與研究生。


工作坊包括一系列講座、實踐課程和小組討論,旨在為參與者提供對fNIRS技術及其在早期兒童研究中的應用的全面理解。與會者還有機會向國際領先的研究人員和從業者學習和交流,並探索潛在的合作機會。


教大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陳智軒教授在開幕致辭中,重點介紹了近紅外腦成像技術的優勢及其對教育研究的幫助。期間,教大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總監、生物與神經科學講座教授翁建霖和副總監兼心理學系副教授侯維佳博士負責接待到訪的一行德國專家,並作深入交流。


大會開場主旨報告由教大教育神經科學理學碩士課程發展委員會主席、幼兒教育講座教授李輝主講。他分析比較了三種額葉皮層血流動力學變化的統計建模方法,證明多項式二次方程是擬合認知轉換之額葉血氧變化的最佳模型,擬合效果明顯優於傳統的線性回歸GLM分析。他的團隊在近紅外資料統計分析方法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獲得與會德國專家的高度讚賞,相關論文已在國際期刊發表。


深圳大學教育學院幼兒教育系助理教授謝莎博士,採用近紅外腦成像技術研究正念訓練對幼兒大腦執行功能的影響,證實了正念訓練的短期效果。教大教育神經科學理學碩士課程統籌主任兼助理教授吳丹丹博士,全面分析介紹了數字使用經驗對幼兒大腦影響的近紅外研究成果。醫療技術公司LLC的研究顧問Cécile Issard博士和Mahipal Choudhary博士分享了進行fNIRS發展研究的最佳實踐。馬斯特里赫特大學博士後研究員Michael Lührs介紹了fNIRS發展資料集的資料分析技術。


除上述講座及小組討論,工作坊還包括最新fNIRS設備的現場演示和實踐練習,參與者能夠在相關的研究設計、資料收集與分析以及干預中獲得實踐經驗。本次學術活動展示了教大在嬰幼兒近紅外腦成像研究以及教育神經科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也為本港其他院校青年學者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支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