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大與華東師大及上海師大 分別簽署人工智能教育及STEM教育合作備忘錄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於六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率領代表團出訪上海,與兩所大學分別在人工智能教育及STEM教育方面達成合作。

 

教大代表團成員包括:教學科技中心總監徐貫東教授、教學科技中心聯席行政總監鄭國城博士及環球事務處處長蕭觀明先生等。

 

六月二十一日,教大代表團到訪華東師範大學(華東師大),由校長錢旭紅、黨委副書記孟鍾捷、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蒯曙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及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愛民、副院長江波及張凱、科技處副處長饒昇苹、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文鈺、港澳台辦公室主任王素斌等領導接待,參觀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及兒童腦成像中心。

 

教大與華東師大去年合作成立人工智能教育中心。會面期間,雙方匯報了三個聯合研究項目的進展。第一個項目是建構「多模態兒童手寫智能分析平台」,該平台透過分析兒童寫字時的動作(例如姿勢、眼球運動及筆尖壓力)、字體的形態及特徵等,評估其性格及認知發展程度,從而提供個性化的指導,促進兒童寫字能力的發展和學習。目前,團隊已完成數據收集及分析,正在優化平台。

 

第二個項目是「透過教師與聊天機器人的協作促進小學數學的個性化學習」。雙方的研究團隊收集了合共1,200分鐘的影片數據,數據包含五年級學生及教師進行一對一線上數學輔導的情況。目前,影片數據中的所有對話已轉換成文字,這些對話將被編碼及進行詳細分析,以找出有效的一對一線上輔導模式,並將其整合到大語言模型和聊天機器人當中,以改善學生線上學習數學的成效。

 

第三個項目是「面向香港學生的智能作文輔導系統」。 雙方的研究團隊參照國家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及香港教育局的中小學寫作要求,分析了香港與內地對寫作的要求及評核準則,發現兩者基本一致,但由於社會環境及地理因素的不同,須調整部分出現差異的語言表述。目前,團隊正在收集及分析更多香港學生的作文數據,以提高智能作文輔導系統的準確度。

 

為了進一步提高研究及學術水平,教大與華東師大簽署人工智能教育中心合作協議,將推進更多人工智能教育的聯合研究項目,並展開博士生交流項目。

 

六月二十二日上午,教大代表團到訪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師大),由校長袁雯、副書記劉曉敏、副校長蔣明軍、學校辦公室主任史佳華、教育學院院長黃海濤、信息化辦公室主任顧益明先生、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原主任武成等領導接待,參觀上海市政府設立、上海師大運作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以及上海師大的博物館及校史館。

 

會面期間,雙方簽署STEM教育合作備忘錄,進一步加強學生交流、展開STEM領域及交叉學科的教師科研合作及合辦滬港大學STEM研討會,兩校亦將探討合作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終身學習的相關活動和計劃。

 

教大代表團下午到訪宋慶齡幼兒園(虹梅校區),該幼兒園由宋慶齡先生於1938年創立的中國福利會創辦,是一所由中國人創辦的國際學校。朱素靜園長等領導向教大代表團介紹學校豐富的歷史內涵、推動多元文化及以愛為文化的辦學理念。代表團又參觀中國部、國際部及不同設施。

 

李子建教授晚上出席教大內地校友會於上海舉行的晚宴,與逾150位教大內地校友聚首。他總結此行時說:「透過與上海多所院校建立更緊密的交流和合作,教大期望進一步推動滬港教育發展,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培育教育專業、科研及新質生產力方面的人才,為校友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同時為本港社會以至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