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教大获研资局资助 首证黑洞周围存有大量暗物质

暗物质(dark matter)一直是不少天文学家醉心研究的课题,它主宰着宇宙膨胀和星系形成,惟人类却对它所知甚少。

 

暗物质之所以有此称谓,是因为它不会发出任何光线,又不会与电磁力互动,因此难以用任何方式观测。然而,香港教育大学(教大)透过计算黑洞伴星(companion star)的公转速度,间接证实黑洞外围存在大量暗物质,开创暗物质研究的先河。有关研究获研资局资助,结果已经由同侪评审,并刊载于《天文物理期刊通讯》。

 

教大团队选定其中两个与地球最接近的黑洞(A0620-00和XTE J1118+480)作为研究对象,两者均属于联星系统,即有一颗伴星环绕着黑洞公转。根据两颗伴星的轨迹及观测数据,发现它们的公转速度按年减少约1毫秒,与专家估算的(每年下降约0.02毫秒)相差近50倍。

 

为了验证暗物质是否存在,团队透过电脑,模拟将「暗物质阻力模型」(dark matter dynamical friction model)应用到这两个黑洞系统,结果发现伴星公转的下降速率与团队假设的结果一致,亦即间接证实黑洞附近存有大量暗物质,的确会对伴星构成巨大阻力,令其公转速度减慢。

 

是次发现亦被视为暗物质研究的重大突破,印证上世纪末物理学家所提出的猜想。他们认为,接近黑洞的暗物质会被吞噬,过程会令剩余的暗物质重新分布,造成黑洞周围的暗物质特别密集。

 

负责研究的教大科学与环境学系副教授陈文豪博士解释,高密度暗物质会产生类似摩擦力的阻力,拖慢伴星的公转速度。他又指出:「今次是全球首次有研究人员利用阻力模型,验证黑洞周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为研究暗物质开辟全新的方向。」

 

陈博士并提到,过往天文学界普遍透过观测伽玛射线以及重力波,去探测黑洞周遭是否有暗物质存在。不过,上述方法或要依赖罕见天文现象(例如黑洞合并)出现,可能需经年的等候,而教大今次研究却可突破有关限制。他说:「银河系至少有18个同类型的联星系统可供研究,它们能够提供大量宝贵资料,有助我们日后探讨有关暗物质的更多特性。」

 

相关研究报告内容,请参阅《天文物理期刊通讯》期刊网站: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2041-8213/acaafa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