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学湖南展开「大思政先导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校长李子建教授率领由十多位师生组成的交流团,于2024年12月22至28日到湖南展开大思政先导计划,内容涵盖历史、文学、科技、国家安全等领域,以边走边学的方式,及教学研的取向,展开一趟结合知识与体验的文化之旅,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全方位认识中国古今发展,为培育具国家视野、才德兼备的教师及专业人才进行积极探索。
此计划以交流团到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师)展开,一师为教大学生安排了「大思政课入门课」和参观「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李子建教授则分享了对习近平主席《论教育》的个人学习体会。
一师是毛泽东的母校,他曾在此求学、工作8个春秋。在谈起自己的母校时,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早年他曾出任一师附属小学的主事(校长),更在1950年返回母校时写下对师生的勉励「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一题词后来成为一师的校训。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4年3月也曾到访一师,殷殷嘱托「大思政」要抓好,红色资源要用好,第一师范要办好。
在当天的「大思政课入门课」中,一师的陈明教授为学生介绍一师对青年毛泽东等早期革命家群体的教育和培养,追溯一师如何培养塑造了一批有志青年,以及他们日后于新中国的创建作出的贡献。
「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亦亲自带领教大师生,穿过一师旧址的走廊庭院与历史展厅,到达「第八班教室」。这朴实无华的一隅正是毛泽东求学上课的地方,即使时光荏苒,课室的一椅一桌、一砖一瓦仍是妥善地保存下来,交流团的教大学生都雀跃地在一代伟人昔日上课的座位上拍照留念。
交流团亦到访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韶山是毛主席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战争年代,仅毛主席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交流团在校长的带领下,向耸立在韶山广场的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并在参观毛泽东纪念馆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位开国领袖的成长环境,以及他如何走出农村,求学求知,追求真理,最终披荆斩棘地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主席当年临行时写给父亲的七言绝诗,今天也鼓舞了一众来访的学生;教大交流团学生、综合环境管理荣誉理学士二年级同学佘彩甄在当日的总结会中分享道:「毛主席的精神依然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国家,为人民,为理想而奋斗。」
此行的另一重点,便是到湘西凤凰古城参观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的故居和墓地。湖南长沙与凤凰古城相隔约两小时高铁车程,旅途上,高铁化身流动课室,随着窗外的风景徐徐展开,交流团老师金梦瑶博士也沿途娓娓道来,一路细说中国南方的地理特征,中国高铁发展状况和科技优势。沿路风景如画,成了最美丽的教材。
到达凤凰古城后,吉首大学沈从文研所所长何小平教授和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彭继媛教授,则为学生导览沈从文故居和墓地,追溯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点滴,赏析他在这以沱江为台、古城为幕的最美古镇中,感悟于秀丽山水而生的浪漫主义。交流团学生、幼儿与家庭研习荣誉文学士二年级同学陈娜写道:「沈先生的一生是波折的,他先是由家道中落,到去当兵,再之后前往北京读书,最后成为创作了多本著作的文学巨匠。他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依靠自己坚定的信念来取得不俗的成就。」
除了参观第一师范与凤凰古城外,学生亦参观了湖南省博物馆及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简牍博物馆与湖南卫视,从历史、艺术文学与媒体传播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
校长李子建教授早前受访时曾提及,内地的大思政课期望打破课室的四面墙,走下三尺讲台,由点(考察的地方)到面(考察的路线以及含蕴的国家发展层面),强调要与现实结合,突出了思政课面向社会生活的现实属性。以湖南之旅为例,其行程既涵盖中国的历史发展之轨迹、亦融入文学与环境之美学鉴赏、城市与乡村之变迁探讨,以及人物的深入剖析等。教大将参考国家「大思政」课堂内容和模式,探讨大思政课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结合的方式,以期培养更多具家国情怀的教师和专业人才。
学生们在先导计划结束之后,将会把行程中记下的笔记、学习体会、所拍照片和影片进行整理和总结,之后会制作成电子学习历程,以作为今后「大思政」与通识课结合的参考。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