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教大举办课外活动展 回顾经典玩意 重拾童年岁月

 

「西瓜波」、「公仔纸」、「橡筋绳」和「弹波子」这些童年玩意,相信大家未玩过都可能听过。置身香港教育大学(教大)的香港教育博物馆,就彷如穿梭时光隧道,回味不同年代的课余时光,重拾青葱岁月。

 

这是由教大香港教育博物馆与香港课外活动主任协会共同筹办的「课堂外的学生岁月」展览。展览分成多个主题,包括「岁月留痕:香港课外活动沿革」、「全人发展:课外活动多采多姿」、「教室以外:经历难忘情谊」及「手作玩物:创意玩乐无间结合」等,呈现香港课外活动过去百年的历史与演进。

 

今次获逾40所学校及团体的鼎力支持,共展出近200张珍贵图片和藏品。无论是五、六十年代的童军训练、武术锻炼、戏剧、音乐,以至较近期的校际问答比赛和海外交流都有涵盖。多项珍贵展品亦揭示了一众名人鲜为人知的故事:例如全国人大前常委范徐丽泰博士原来曾以自制竹笛于音乐节取得冠军;戏剧大师「King Sir」钟景辉博士差不多70年前,已经在校际比赛崭露头角;还有已故「山狗校长」卢光辉先生曾经使用过的球棒和手套,他当年创立本港首支华人少棒队「沙燕队」的事迹,更被改编成热血棒球电影《点五步》…

 

面对海量珍藏图片,博物馆团队在策展的过程中花上不少心思,例如特意加入扩增实境(AR)互动元素,让参观人士随意探索学校大型活动,近大门位置又设置了一部「足毽扭蛋机」,让参观展览的大人和小朋友即场自制足毽留念。

 

身兼教大学术及首席副校长和教育承传计划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李子建教授表示,课外活动是学习体验的重要元素,在学生的成长路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他说:「我们期望透过是次展览,整合不同年代课外活动的发展脉络,引领大家反思课外活动的意义。」

 

教大图书馆馆长郑保瑛博士则提到在时代巨轮下,课外活动于过去一世纪的演变。他说:「以往香港社会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一个毽子、一副棋子,以至一张白纸,都足以令学生乐上半天;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今的课余活动已趋向多元,有学校甚至会购置飞行模拟器供学生使用,寓学习于游戏。」

 

香港教育博物馆馆长邓颖瑜女士亦指出,筹划展览的构思是展现课外活动的多姿多彩,并透过互动拉近展品与参观者的距离。她期望展览能够唤起跨越世代的回忆与共鸣,让公众更了解课外活动在教育的定位及发展。

 

展览免费入场,团体可预约免费导赏。详情如下∶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公众假期休馆)
地点∶  教大大埔校园D1座平台 香港教育博物馆
查询网址∶ https://www.museum.eduhk.hk/tc/programmes/Beyond_the_Classroom:_Extra-curricular_Activ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