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項目
1. 唐詩眾聲:晚明唐詩選本研究
本研究項目主要通過晚明時期唐詩選本繁榮而紛亂的發展情況,深入探索這些世俗化的選本的形式和意義,從而揭開當世的詩歌思想及文化意識。考察重點包括:選本如何併合、彙輯不同批評家,甚或敵對學派的詩歌評論的情況;文學史及典範作品如何藉此由士人階層傳播至市民階層;以至其所涵養的通俗品味等。最後,此研究亦可進一步探討明代文學批評,以至總括中國文化傳統中選本彙編所帶來的理論影響。
研究項目主持人:陳國球教授
資金來源:GRF
2. 追尋抒情精神:中國文學的現代學術研究中的「中國文學傳統」的概念
本研究計劃旨在勾勒「中國抒情傳統」的現代概念的來龍去脈,審視其在中國文學的現代研究中的理論與文化意義。計劃重點在於:對抒情傳統概念正反意見之爭議問題;以及對此概念的三位創始人—陳世驤、普實克和高友工的理論淵源,乃至近年來仍不斷闡述與擴充的後來研究者的著作的整理和考察等。以此,讓有關這一概念的整個發展演化歷程被放置在社會及歷史的脈絡之中進行描述與審視,以揭示其在中國文學研究方面的貢獻與局限。
研究項目主持人:陳國球教授
資金來源:GRF
3. 內戰時期香港少年兒童副刊研究
內戰期間,南來左翼文人與思想進步份子在港創辦少年兒童的園地,像《華僑日報》的「兒童周刊」和「學生周刊」,《星島日報》的「兒童樂園」和「學生園地」,為戰後在學與失學在職的讀者提供不同層次的「教育」與「養份」。本計劃以上述四份少年兒童副刊為研究對象,從戰後香港社會形勢、報社辦報宗旨與經營策略、編者主張與取向、政府管治等角度切入,藉著文本細讀與分析,一方面探討它們的創設目標、編輯取向,另一方面考察當中的教養內容、文學成份,期以勾勒香港早期少兒副刊、兒童文學,以至兒童教育的發展方向與特色。
研究項目主持人:霍玉英博士
資金來源:GRF
4.《香港文學大系》編纂計劃
本計劃以「文學大系」的概念及形式,有系統地整理、編輯歷年香港文學作品並撰寫導言,出版具學術價值的《香港文學大系》系列叢書。第一階段為整理1919-1949年的香港文學,出版《香港文學大系》12冊叢書,2010年8月起籌備編輯及資料整理工作,2014-2016年陸續出版。
本計劃由香港文學專家組成編輯委員會,邀請富國際聲望之學者組成顧問團,各卷編輯均由本港學術界及文化界專家擔任。
研究項目主持人:陳國球教授
資金來源:香港藝術發展局、私人捐款
5. 日治時期香港文學研究──「和平文藝」與戴望舒、葉靈鳳等作家
本計劃擬搜集、整理日佔時期香港文學資料,包括在該段時期出版的報紙《華僑日報.文藝副刊》、《香島日報.日曜文藝》、《香港日報.香港藝文》、《南華日報.星期文藝》、期刊《新東亞》、《大同畫報》等刊物中的文藝作品及評論文章,集中對戴望舒(1905-1950)、葉靈鳳(1904-1975)這時期在以上報刊發表的作品以及有關和平文藝的論爭作出分析研究。
透過此項研究,本計劃期望有系統地整理長期埋沒的日佔時期香港文學史料,檢視其文學價值;探討日佔時期香港「和平文藝」理論及相關作品;再以戴望舒、葉靈鳳為中心,旁及陳君葆、黃魯等作家,探討香港日佔時期作家如何透過曲筆、隱語、象徵表達「內化的抵抗」。
研究項目主持人:陳智德博士
資金來源:GR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