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評論

張仁良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及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2022-10-26
 

上一篇

建安居樂業環境 解人財兩失困局


香港近年深陷「人」、「財」流失的困局,是不爭的事實。社會動盪及疫情肆虐等因素疊加,令部分外資企業逐漸對本港前景失去信心,選擇遷移至新加坡或其他城市,連帶大量人才及專才外流;加上移民潮再現,導致本地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如何填補此缺漏,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環節。

對症下藥主動招才 填補缺口

筆者樂見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對症下藥,採取主動招攬的策略,提出多項相關措施,包括在境外辦事處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目標企業和人才,積極為本地招攬企業和吸納人才,顯示特區政府帶領香港走出人才空缺瓶頸的決心。

此外,多個現有就業政策和人才計劃,例如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等,亦放寬配額和規限;「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逗留期限由一年放寬至兩年,更試行擴展,令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也能受惠,而「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也加以配合,增設「人才服務窗口」服務,向全球人才大開方便之門。

筆者相信政策生效後,定能增添本港人才吸引力,長遠將有助香港填補本地人才庫、增強經濟動能、鞏固國際地位和聲譽,以及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發展。

保民生「人心工程」 挽留本地人才

提供高待遇、高福利等誘因,固然是「搶企業、搶人才」的前提;可是,若要有效扭轉本港人才外流,當局亦需要同時營造留住本地和海外人才的環境。

在《2021年世界人才排名報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21)中,香港雖然領先新加坡一位,排名全球第11,但在3項衡量標準,即投資與發展(本地)人才(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吸引與保留(海外)人才(Appeal)、人才準備度(Readiness),新加坡在人才吸引度與保留率方面優勢明顯;排名前5位國家的概況也顯示,民生發展是影響人才保留率的要素。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對提升治理效能、維持金融服務業競爭力、刺激創科經濟發展、房屋土地政策等層面,都提出具體建議,惟筆者認為,若針對「人心工程」建設的探討和針對性措施亦能盡快就位,不論是引進外地人才專才,還是吸引港人回流或留港發展,都會事半功倍。

另外,政府必須擔起促進商業發展的角色,穩定市場的營商環境,當社會充滿機遇時,資金和人才自然會注入香港,當局必須讓企業和人才覺得,香港是一個可以為他們家庭帶來美好生活的地方。

報告也着力提倡青年發展,香港作為亞洲唯一擁有5所全球百強大學的城市,有雄厚的實力培養本地人才,研究成果亦享譽全球。筆者冀望,年內公布的「青年發展藍圖」,能提出切合本港青年實際所需的措施,幫助他們在社會上找到發展前景、發揮所長,為香港留住本地人才。

最後,面對地緣政局惡化趨勢不減、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日益上升,香港無可避免地會成為磨心。有鑑於此,民間外交亦須承擔責任,向國際社會傳達香港「說不完的真實好故事」,而本港高校教研國際化的優勢,定可成為民間外交發展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