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評論

張仁良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及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2022-02-23
 

上一篇

汲取教訓盡快完善防疫措施


本地第五波疫情自一月在社區爆發,持續肆虐,政府從一月七日起再次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但農曆新年過後,情況越趨嚴峻,每日新增確診個案更是屢創新高,長者和幼童為主的重症,甚至死亡個案更是倍數上升。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是毋庸置疑的。

過去特區政府成功地應對了四波疫情,但當中一直存在著不少防疫措施的漏洞和薄弱環節,而這些尚待解決的問題,在此次變種病毒Omicron極強傳染力的衝擊下暴露無遺,令香港陷入目前的抗疫危機。

「清零」和「與病毒共存」是自疫情爆發以來社會各界一直關注議論的話題。部分人可能會悲觀地認為「清零」政策在預計日增確診個案可破萬的形勢下難以實現。但事實上,「清零」政策更強調的是疫情出現後採取積極應對措施,所以「動態清零」是現在更常用而且更準確的說法。「零個案」是即使防控措施嚴格如內地都沒法確保的目標,輸入個案、附著病毒的進口物品等都可能傳播疫情。不同的是,一旦出現確診病例,內地地方政府就會立刻採取行動,限制人流,利用多輪大規模核酸檢測來篩檢疑似病例,快速截斷傳播鏈以遏制疫情爆發。這種「快狠準」模式在防疫上的成效,已是有目共睹。

有效調配資源全力救治

「清零」抑或「與病毒共存」,這肯定不是一道選擇題,不「清零」的話,我們便沒機會回复較正常的生活,連出外晚膳也不可以。在非常時期,我們更需要一些緊急和果斷的決策將正在蔓延的第五波疫情壓下去。

法國在上個月疫情高峰期時每日有四十萬個新增確診個案,法國人口大約七千萬,如依照這推算,香港人口七百萬,高峰期時每日確診個案將可多至四萬個。這個估算當然很粗略,因為香港人口比法國密集,而法國民眾對防疫的意識跟香港市民不一樣。但無論如何,香港第五波疫情的高峰尚且未來臨,便已出現了確診病人要在寒冷低溫的天氣下在醫院門外露宿等待治療,這事實證明香港的醫療系統已到了不勝負荷的情況。

當然要實現「動態清零」,需要調配大量資源和調整其他政策措施的配合,而資源短缺是香港目前主要面臨的最大問題。雖然醫護人手以及公立醫院床位不足是疫情前就已積累下來的問題,但除此之外,政府如今還須應對確診患者隔離設施不足、市民核酸檢測輪候時間過長等困難。不少輕症的患者或等待檢驗結果的市民只能被迫居家隔離。

抗疫須全社會積極參與

就香港的情況而言,多數家庭不具備給家庭成員提供單獨房間用以隔離的條件,因此越來越多患者是在家人確診居家隔離的過程中被傳染。關於這點,政府已製定了多個增加隔離設施方案,盼能暫時應付部分緊急需求。

逾百名內地赴港支援的專家及核酸檢測人員已經抵港展開工作,相信可幫助提升香港的核酸檢測能力。作為香港市民,我們十分感謝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支持。然而,如何合理地調配本地有限的醫療資源,以及利用內地提供的支援和經驗,仍須由特區政府來製定方案並主導統籌實施。此次疫情過去之後,政府亦要汲取教訓,重新審視並完善防疫措施。

最後,我想指出在這危急艱難關頭,面對防疫和抗疫,我們不應該單單指望政府,我們整個社會包括商界和非牟利機構都要積極參與,人人有責,以包容和體諒的態度去忍受因防疫措施所帶來的短暫不便,人人齊心才可望回復正常的生活。

(原題為:香港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