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会议C2:移动、泛在与情境化学习


网络与移动技术的进步,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而是一个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与移动技术随时随地与环境、教师及同学进行互动,进而发展出泛在与情境化学习。近代学习理论提倡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及通过社会化的内化过程学习等。结合无线网络与移动技术如何促进学习,支持学习者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形成泛在与情境化学习,将是我们关注且持续进行的研究工作。了解移动、泛在与情境化学习在未来教育体系内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支持学习,并且使得学习更加有效,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研究议题、研究方向与创造无所不在科技的学习环境。本次子会议希望广邀华人地区对于此领域有兴趣的学者一同参与讨论并分享经验。

论文投稿主题(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主题)
  1. 移动、泛在与情境化学习的理论探讨
  2. 移动、泛在与情境化学习的研究方法
  3. 移动、泛在与情境化学习系统、工具与资源开发
  4. 移动、泛在与情境化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与应用
  5. 移动、泛在与情境化学习创新实践案例、学习成效分析及探讨
  6. 移动、泛在与情境化学习者的个人学习与社群学习历程分析
  7. 建构移动、泛在与情境化学习环境的议题探讨:含政策、课程设计、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等
  8. 平板计算机(电子书包)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技术与策略
  9. “自携装置”(BYOD)技术模型的教学策略与应用
  10. “自携装置”(BYOD)技术模型的学习成效分析及探讨
  11. AR/VR在教育的应用

注: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上所列主题

论文提交须知

本研讨会只接受论文全文(不论是长、短论文或海报论文)提交,不接受摘要提交。本会议采用「双盲」审稿制度,即在论文作者和论文评审者姓名互不公开的情况下对论文进行匿名评审。因此,在论文评审阶段,论文作者提交论文时需将作者信息从文中删除(包括题目、正文部分、及参考文献)。在论文被录取后,最终论文定稿提交时则需显示相关作者信息。

自2020年起,GCCCE的九个子会议将只征集中文论文。因此,投稿本分会的论文,须以中文撰写(长篇八页、短篇四页、海报两页)。中文论文须提供中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并以word格式上传全文至大会网站: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gccce2021。论文格式请参考大会论文格式范例[中文]准备论文。请注意所有的英文论文,不分主题,请投往“English Paper Track”

论文一经接受,至少需有一位作者报名并出席发表论文。

子会议议程委员会
子会议执行主席:

蔡 苏 北京师范大学

子会议副执行主席:

林宗进 台湾师范大学
孙丹儿 香港教育大学
王 旭 密歇根大学
温 韫 南洋理工大学

议程委员:

蔡佩珊 台北科技大学
曹培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冠良 蒙纳士大学
陈 桄 北京师范大学
陈志鸿 台中教育大学
邓丽萍 香港浸会大学
丁玉良 台湾师范大学
方海光 首都师范大学
龚朝花 西南大学
贺 平 天津大学
黄国豪 云林科技大学
黄家伟 香港大学
黄意雯 台南大学
江丰光 上海师范大学
江师雁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焦建利 华南师范大学
赖秋琳 台北教育大学
冷 静 华东师范大学
李良一 台湾师范大学
林惠民 香港教育大学
刘军 首都师范大学
刘永发 香港中文大学
罗玛 宁波大学
尚俊杰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宋涵钰 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宋燕捷 香港教育大学
唐恒涛 南卡罗莱纳大学
王济军 天津外国语大学
王静芸 杜伦大学
魏顺平 国家开放大学
魏小东 西北师范大学
魏雪峰 鲁东大学
吴 忭 华东师范大学
吴 砥 华中师范大学
吴龙凯 南洋理工大学
伍柏翰 台北教育大学
武法提 北京师范大学
谢文敏 云林科技大学
颜荣泉 台北教育大学
杨现民 江苏师范大学
杨子奇 台北教育大学
杨凯翔 台北教育大学
余亮 西南大学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
詹颖 香港教育大学
张婧婧 北京师范大学
张韶宸 元智大学
竺丽英 浙江师范大学
邹迪 香港教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