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課管「小」問題

有一天,老師按同學的不同身高來調配座位,並解釋是次調位是因應他們的特性而編排,亦強調沒有一個調位方案可以滿足所有同學,希望他們可諒解及答應下學期會再次調配。可是,有不滿的同學集結起來,全部坐在後排、原屬於別的同學的位置,老師叫他們返回原來的座位,但他們卻對老師說:「我們是和平佔『後』,其他同學可坐在空出的座位,對上課沒有影響,老師亦可依舊授課。若然召喚訓導支援,我們也決定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趕都不會走。我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有選擇權,容許我們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座位。」結果有同學因為爭奪同一個座位而發生爭執,甚至動武,帶領佔「後」的同學亦無法制止,被佔領座位的同學也忍不住罵同學不服從老師,課堂秩序大亂。這個「和平佔後排」行動,最後,在「不和平」的場面下,要召喚訓導組老師支援,並需接見家長。

最近社會上對香港的政制發展持有很大的分岐,不同政治立場的聲音亦漫延至校園,先勿論和平佔中之大是大非,只評論一個班房日常座位的安排,從班級管理的角度來說,學生利用社會現象炒作為課室違規的理據,老師切勿墮入圈套,認為學生的問題行為是模仿社會亂態。事實上,課室是老師與同學共處的地方,老師需要為學生營造理想的學習環境。一直提倡果斷、嚴謹的課堂管理的學者Canter & Canter (1981,2001)亦指出老師需要以明確、冷靜及一致的方式向學生傳遞期望,所有課管的要求皆建基於彼此的信任及尊重。按以上個案,老師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是按同學的身高編排座位,但對學生而言,最理想的學習環境是擁有選擇的權利,是次課堂問題的癥結很明顯是由於老師未有察覺自己的安排與學生的期望有落差,學生感到不被尊重。而且學生這次佔「後」行動,從不滿的情緒引發成課堂大亂,老師未有把握課管中所強調的介入時機 --- 即時處理,老師當知悉學生有不滿情緒時,應觀微知著,明白課室座位調動是需要尊重彼此的意願及訴求,然後作正面溝通。對於處理課堂行為問題,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香港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專任導師梁嘉慧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