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機會 曾經在廣州一間中學進行校本支援計畫,和中一級學生進行訪談,瞭解其學習情況。通常我們會讓老師選取學業成績在高水準、中水準及低水準學生各一來訪問,但我們不會讓學生知道他們的水準,以免產生標籤效應。誰不知,在訪問中,主動詢問學生是高、中、低,哪一個水準。雖然我欲阻止,老師卻說學生其實已知自己是什麼水準。 運用合作學習方法 當訪問到一位低程度的學生時,我發現她的英文雖然不好,用中文卻對答如流,自信十足。問及她覺得學習英文有困難的原因,她說自己不是懶惰,但對於所學的新字詞,靠?死記硬背可以記得一段時間,當一直沒有機會使用,很快就會忘記,所以多年來英文都沒怎樣進步。為了讓她感覺好一點,我開玩笑地問她覺得自己是什麼水準?她不加思索就指出自己是很差的學生。我假裝上下打量她一遍,刻意地告訴她:“你差嗎?我怎麼沒看到你身上寫?‘差’字啊,你說話能力很強呀!”她聽後很是驚訝,滿臉疑惑。 課堂上,為了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老師嘗試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以好帶差,兩人一組進行口頭練習。該名“差學生”獲配一位成績不俗的男同學協助,指導她朗讀紙上的七道題目。碰巧練習完畢,老師要求“差學生”和她的夥伴一起就所教的七道題目,在全班同學面前對話。看到她緊張的神色,我也為她捏一把汗。她慢慢地朗讀?七道題目,而男同學就一一作答。每當她遇到不懂的或讀錯的字詞時,身邊的同學和老師都會説明她,終於她順利地把七道題目朗讀完畢,還獲得老師的讚賞,面上流露出掩不住的興奮和喜悅。後來,老師也很驚奇地告訴我,今次是這位學生這一年來最好的表現。以前因為該學生成績差,叫她回答問題都答不出來,漸漸地很少對她作出提問。這次嘗試以高帶低的方式,反而幫該學生重拾了信心,也讓老師看到了希望。 下課後,我們再找來這名學生課後訪談。她表示,根本沒想過自己可以在課堂上用英文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告訴她剛才的表現很棒,要勇於嘗試才有可能進步。同時,我也告訴她一些可以自己練習和運用英文的方法。她聽後回答我,她很是感激,我的話讓她明白到,自己也可以做到的。她認為自己現在已不是低水準的學生,而是走在邁向優秀的道路上,會繼續奮勇向前。而我也萬萬想不到,一節課之間,一些不經意的鼓勵,竟能讓學生有這麼大的轉變。 鼓勵能讓學生轉變 在老師的教學生涯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生不喜歡學習自己所教授的科目,或學得很差,甚至在課堂上和自己作對。其實學生這些不如人意的表現,並非他們的本意。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潛能和特長,都想努力做好自己,踏上成功的道路。他們可能只是未找到有效的、適合自己學習該科目的方法,缺乏學習該科目的成功感,當學習遇到困難時,不懂得怎樣解決,往往容易就此放棄學習、放棄自己。老師的職責,就是要正面看待學生的自暴自棄,主動關心學生,瞭解學生的難處,想辦法為他們排憂解難。有時候,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認可的微笑,或一個欣賞的眼神,都可能成為一個造就學生人生飛躍的教育機會。 香港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 章月鳳博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