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例子。 「自主學習」, 教導學生認真做預習 「學生一開始會習慣把所有的東西都寫下去,其實這樣沒有效率的,老師要讓他們學習如何篩選。老師每次都問他們這次的預習有甚麼需要修訂?學生就知道自己忽略了哪些部分。老師將預習稱之為預習加筆記,因為每一次預習之後都需要重新修訂,也是需要記錄整個修訂過程的。其實預習是要看學生本身對數學的興趣和能力。老師應定期也會選三四本範本,讓學生一起來評比,從中學習。發揮同儕互相激勵的作用,幫助大家更快地進步。老師不會有硬性要求預習要做多少,做到如何詳細的地步。老師希望學生明白最後的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過程中下了多少苦功。現在的小孩很習慣把東西都照抄下去,因為不想用腦袋去記。所以上課會要求學生不做筆記,聽課,思考,下課再把自己消化了知識做筆記,重新整理。老師主要令學生學會自己主動學習。」 「老師需要有個固定的架構去教,比如說故事書或短篇小說,先說故事的題材,先進行一個課前測驗(Pre-reading quiz),只是考書的內容,在學期初時起派發學程進程及時間表,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基本上在教前兩星期前已要求學生讀完文本。Pre-reading quiz的好處時迫使學生一定要看完文本,因為不看完的話學生很難在課堂投入討論及參與,確切地讓學生知道考內容理解的Essay,而非表層理解的短問答,以得知學生有無有預習以及能否了解文本內容,以及老師如何針對學生的弱點去進行教學調整。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訓練學生的答題能力以及老師可以作為即時正面的回饋。有許多課堂的筆記都是學生自己及同學的作答,老師給予小小的補充,讓學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學習,讓他們得知求數不是求分數,而是對自己學業的責任及承擔,去培養一個自學及勤奮的積極學習態度。而且現今的學生的自確性較低,預習能力亦較差。另外亦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再者,現今的環境和以前不一樣了。互聯網發達,學生想知道甚麼上網一查就有,根本不需要聽老師講課。所以上課主要是希望學生多參與討論,讓他們多經過大腦去思考學習的內容。」 「關鍵是學生要對這個課題有興趣,或者這個程度是適合他們的。如果問題太深,學生根本就是想答也答不了,太淺,學生又會不想回答老師,因覺得問題太容易。所以應該是剛剛好,有一點點挑戰性,那麼學生就會動腦筋,很希望可以回答得到,然後就會掌聲鼓勵。老師要盡量講得生動一些。其實中文很好,中文每一篇它的主題立意都和「生命」有關。老師很容易鼓動到、感召到學生去投入、去分析的。」 「如交功課,老師應幫學生設期限,但日期就會由學生定。學生就會覺得他們有自主度,願意準時交功課。此外,老師應讓學生知道未來的半年,一年會做什麼,每一項工作的用意和流程。當老師有計劃,學生是要有規劃,每科要有規劃,生活要有規劃。講道理是沒有意思的,老師要做給他們看,這就是身教言教。」 「解難學習」,培養學生解難能力 「年年都設計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去試,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解決疑難的能力等等,確保學生懂得如何與別人合作、討論,描述、匯報等等,為了令學生學會如何達成共識。學習如何去表達意見,傳達資訊。如由學生扮演角色開會商討解決辦法。學生可以做老師、工程師等,每個人都作為代表站出來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對各種職業的認知來幫助自己發表意見。例如有學生想表達一個骯髒的社區,便會繪畫出垃圾充滿河水,窮人住在受污染的河邊,而富人則住在山頂。這些元素其實可以是一個故事、一支筆,可以是任何一個可以引發思考的東西。這樣一來,給了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也提供了一個可以愉快學習的環境。比如花木蘭,要求學生計一個場景,學生便會主動製作道具、佈景等,發揮他們的創意和手工技能。在他們投入的狀態便可以看到學習、求知的力量。」 「差異教學」,分層教學,照顧差異 「基於之前的經驗,老師會先出一張基本的工作紙,當中的內容不會很深奧,一般能力的學生都應該可以做到的。然後就製作一張較淺易的,但是以筆記形式的予能力較弱的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回家溫習,如有些家長會跟進子女的學習進度,也可以跟據那張筆記的內容去提供協助。能力較高的學生,就會給他們工作紙,那些工作紙就是集中了不同的補充練習的題目,主要是一些比較深的題目,特別是思考題。工作紙公然地放在課室裡,因不想為能力高低的同學作出區別,通常會說那些是大家都要做的工作紙,而那份筆記是「老師心法」,每個課題也製作一張「老師心法」,誰想要秘笈便可以來取,如果都知道老師在說什麼,便可以不取。其實都是因應學生的需要,所以寫些筆記給學生。例如小數除法,就寫一點程序給學生,讓他們可以按部就班。」 「自信學習」,培養學生自信心 「話劇可以令比較害羞、不擅於表達自我的學生更容易的融入環境。比如話劇的課堂沒有桌椅,大家都席地而坐,任何活動都以需要協作的形式進行,培養學生互助和包容的精神。各種活動需要學生使用不同的技能,給予機會學生展示自己擅長的一面,學生的強項得到肯定和讚賞,鞏固學生的自信心。一個沒有準確答案的題目令學生可以自由表達,沒有對錯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尊、自信等等,也可以從而促進學生發展潛能。學生因為有了自信心之後,很多東西都敢於嘗試。學生慢慢適應戲劇教育的模式,了解話劇課堂需要做各式各樣的匯報。當學生長期習慣表達自己。因為輕鬆的學習環境不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可以慢慢進步。當學生投入角色,享受課堂的時候便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會專注自己的作業和匯報。」 「曾有位女生出來回答問題時,一定是滿臉通紅,但即使她很害羞,都還是肯出來。因她知道就算答錯了回去再來便是,並沒有甚麼大不了的。有時候老師會拿學生作業出來講解錯處,有的學生會很抗拒說“不好不好”,老師就會說:“為什麼對別人就可以,對你就不可以?”,這樣學生就會明白公平的問題,也不再介意公開講解錯處。有的學生不明白就說不明白,老師便直接解釋,有時候則是叫其他學生來解釋。又比如有位女生其實成績很好,但每次講話都很小聲,老師就應借這樣的機會肯定她,給她信心,好讓她可以更自信地回回問題。其實是要為學生建立一些策略,打破一些既定的常規的想法。其實學生沒有信心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不行,老師就要讓他知道不是不行,只是現在未做到而已。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沒有能力,其實不是沒有能力,只是還沒發揮出來,跑步也不是第一次就跑第一的,學生其實是可以跑長途或短途,要讓他們知道線不是那麼短的。其實學生只要贏了一次,感覺到別人對他的讚歎,那些感覺,下一次都會想要的,因為人是一定想要一些好的東西,所以這樣都會促使他下次做好。」 「多元教學」,多樣化教學 「教學必有計劃,清楚課堂的學習目標和焦點。有大概的方向和教學模式即可,教學要因時制宜,根據學生當堂表現和狀態隨時轉換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乖乖聽課。是跟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回應和數據去不斷進行調整的,甚至有一個單元老師需要重新再教過的。如教學生正確書信格式,會以教 “學生追女生”為噱頭,以寫情信引入。教學生寫情信,讓他們追女孩子的時候,好像更有修養和誠意。那麼慢慢,上堂睡覺的人開始減少。現在社交網站發達,像臉書這些用來聯絡學生十分方便,而學生也很善用這些社交軟件。例如公開考試會呼籲先考的學生將題目發佈到群組,大家朋輩扶持合作一同分析題目幫助同學考取好成績。其實同學們對老師的背景和感情生活是很有興趣的,當有時連堂(Double lessons),老師感到學生有點悶時,老師可講一些自己生活事,學生就會立刻很興奮,可以繼續講書。」 「老師的工具箱應該有很多不同的工具。其實一位老師進到教室,怎麼教,教什麼真的很難控制。很多時候是教科書怎麼寫就怎麼教,缺乏專業的思考。在踏入教室之前,教學的步驟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老師知不知道自己要把甚麼教給學生。而課堂結束的時候,老師又要知道學生學到了多少。老師教學必須靈活多變,相應情況作出改變。」 「當時要教“ yes or no ”和“WH-”的問題形式,先給學生分組,要求每個學生都畫一個動物面具,然後交換戴,這時候學生必須不知道自己戴的是甚麼動物。想知道自己的動物,就必須靠詢問同學“yes or no”的問題,直到找到答案。輸的一方必須把面具交給贏家,最後拿到最多面具的組別便贏得遊戲。第一輪問“yes or no”的問題,第二輪開始便可以問“WH-”的問題,例如“What do you eat?”根據輪數的增加,條件限制也越多,比如每個人相對的時間減少,限定只能問一條問題等等,增加難度。而學生就是在這樣一節有趣的課堂裡面學會了英文提問句子形式。即使平時比較內向的學生也會受到感染,嘗試提問,融入遊戲和群體,更能學到知識。雖然這些學生仍然不是百分百的投入,但至少不像平時那樣抗拒學習。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無意中學到了合作、互助這些為人處事,還有有趣的英文知識。即使學生未必能及時正確運用句式,但允許學生暫時的錯誤,最重要是確保學生敢講、肯聽,才能吸收和得到糾正。而且玩這種猜動物面具的遊戲,學生會不停重複某幾種句式:“can you fly?” “what do you eat”等等,透過學生的嘴巴不斷去練習,能使他們不知不覺中深深記住了這些英文句式。此外,透過這些合作性的遊戲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改善同學之間的關係,以此老師知道課堂設計的重要性。」 教學相長 「老師和學生很打成一片,學生很願意去學,老師也很願意去教,因為教學是相長的,老師在教的過程,也是在學習。學生在看見老師的教學,同儕之間的學習,再給老師一點回饋。所以老師應覺得課堂是一個享受,而課堂完了以後,又有一些東西可以帶走,也可以是一種歡樂。因為老師其實也很看重學生本身的程度,興趣,所以每個人帶走的東西都不一定一樣,如果學生不享受學習的過程,他根本不可以學到任何東西。」 「彈性處理」,鼓勵學生主動發問與學習 「老師應該接受,學生是應該不懂的,不然他們來學校做什麼。不懂是正常的,學生就會覺得老師認為不懂是沒問題的,就會主動發問,學生要學的是問自己不懂的東西。尤其是比較弱的學生,老師需要鼓勵他們說,教他們說。如讀寫困難的,老師應寬限學生不用跟簿上的格子,跟學生說沒問題的,只是多用幾本簿,以說笑的形式跟他們說,學生是會接受的。其實只要老師讓學生覺得這些看似很不好意思的事,其實是沒有大不了的就可以了。」 如何激發學生間學習能力 因材施教 「人與人之學習,往往就在互動當中出現。有時如果學生沒有一些不同的能力、不同角度的看法,便沒有這些衝突,其實無火花出現。因個個答案都一樣,或人人都同意或都是相同的想法,那堂會很悶。學習都會很呆滯、很停留。無論學業成績好與不好的小朋友,他們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老師願意接受,但老師一定要先開放自己。老師不能所有問題都問聰敏的,其他學生就無得參與。如果想氣氛出來,其實不同能力的小朋友會有衝突,他們的想法,有些東西就是這樣碰出來。就算如成績不好的,但他們都是思維跳脫的孩子,他們想的東西,往往能給予新的刺激於全班。聰明的學生,他們想法是規範的。加上他們會猜老師希望他們回答什麼的答案,會給老師標準答案,這些答案通常無驚喜。但小朋友其實他們好可愛的,特別是別人說頑皮那些,他們有很多創意,一碰出來,老師又再引發下那些聰明的學生,聰明那些會更加好。有時這些互動是十分重要。如老師只按能力去分,就會少了這些火花,其實學習反而會停留。」 「學校會舉行各種不同的活動,例如燒烤、魔術等等,幫助特別學習需要(SEN)的學生建立成功感。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從中找到生活樂趣和目標。輔導組老師會請導師到校開設教授一些魔術、扭氣球等等的興趣班,然後讓學生在開放日設攤位,讓他們享受掌聲和讚許。學校不應該永遠拿“學術”這把尺子量度學生,否則有些學生將永遠註定是失敗者。」 馭管於教 「其實是馭管於教,其實是看老師怎樣教,在教學設計上是吸引小朋友,又能帶動學生去投入的話,無論什麼能力的小朋友,學生有份參與其中,而老師又帶動到他們的興趣,根本就不會有秩序的問題。不要因為老師將他們標籤是特別學習需要(SEN),這個是非常興奮及坐不定的 (Hyper-ACTIVE),老師就怕了他們,將他們孤立了,這是十分影響老師與學生相處或課堂處理的。其實低班反而不適合太多常規,清晰具體告訴學生就可以了。他們做不到就提他們,所以低班相對簡單。老師有東西讓低班學生玩及做,他們的興趣是非常容易去啟動的。講個故事,大家已經望住老師,根本不會有人去調皮。誰想有所行動,老師就提議學生出來扮小豬,他們就會很開心,不會作亂的。」 一視同仁 「全部當一樣地教。因為不一樣才是正常,老師不需要理學生是否特別學習需要(SEN),他們都有資優的,其實個個都不一樣的,其實所謂差與異是如何看的﹖差是講能力的差距,異是講多樣性。能力的差距,老師希望盡量幫到他們去行前一點,但距離不一定有機會拉近的,因你行前一點,別人都會行前一點。其實作為老師有責任去幫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向前行,而不是將差距收窄到個個一百分,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多樣性,差異部份。人事實是有不同的,無論風格、需要及能力各方面興趣都是不同的,其實應該一向是接納每個人的不同,尊重他們每個人的不同。所有孩子,應一樣地教,為什麼要標籤他們﹖任何人發脾氣,老師都需要處理。因任何人都有情緒的。所謂的照顧,所謂的異,為什麼要去了解學生的背景,不同的小朋友有不用的需要,老師應在這些方面做些針對性的處理,但又不會刻意的標榜學生出來。因學校教育本身就是群體的學習,但學生又是有個別的需要,有個別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