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勞工作了一整天,你會做什麼?情緒已經不太好,老闆還要你加班,你心裏納悶,想著「釋放」之後要玩些什麼,吃些什麼,好想滿足一下、放縱一下。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偏偏又遇上壞消息。工作諸事不順、家人突然染上重病、project proposal打回頭……許多事情就是不明不白。為何生活壓力四方來襲,真想大哭一場。
這時候,上帝仍看見我嗎?
馬可福音6章45-52節,記述「耶穌在海上行走」。「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v.45),按第六章上文脈絡:施洗約翰被希律處死,約翰的門徒將噩耗告訴耶穌。(參太十四12)門徒受耶穌差遣四處傳道,趕鬼治病,勞碌後「打好報告」(v.30) ,耶穌正想和他們私下到荒野休歇,卻見有一大群追隨者蜂擁而至。耶穌心生憐憫繼續宣講教導到天晚,接著以五餅二魚神蹟,透過門徒分派食物,餵飽饑腸轆轆數千人。
風塵僕僕的團隊「開完OT」,耶穌明白門徒需要休息,催門徒上船渡到對岸伯賽大。伯賽大是安得烈、彼得、雅各、約翰和腓力的家鄉,他們在那裏被呼召跟從耶穌。回家,大家都期待。
人子耶穌也會疲乏,表兄約翰之死,心情難免悲傷忐忑,加上羣眾有無盡的需要,在神蹟之後竟強迫他作王。(約六14~15)耶穌決定獨自打發群眾散去,先安頓好門徒,再上山去禱告。
作為門徒,老師一切都已安排好,遙望對岸的伯賽大,心靈頓覺輕省。然而,事與願違,人生逆境隨時出現。船在海中,目的地在望,卻遇上猛烈的逆風,門徒搖櫓很苦。 人生偏離預設航道,會去哪兒?
這時候,上帝仍看見我嗎?
困境會將我們的信心打垮,持續的困境更會令我們迷惑,希望神蹟出現,救我們脫險境。上主沒有每次即時介入我們的處境挪走困難。門徒有見過甚至參與過神蹟(趕出許多鬼,治好病人 (v.12);分餅分魚讓多人吃飽 (vv. 43-44)),卻只看見表象,看不見先前平靜風浪(可四41),如今在水面上行走的耶穌(可六49),是真神上帝的兒子。
耶穌需要休息,選擇獨處,但從父那裏得力後,仍心繫使命,對人的服侍。到了晚上,耶穌在岸上「看見」門徒在風浪中的苦。他記掛門徒,主動要走過去幫助他們。門徒因失去信心視力迷糊,耶穌沒有「近視遠視」(相距十里多,見約六19,即5-6 公里),仍看見門徒;不但看見,更看見門徒的苦。
最大的神蹟,乃耶穌常常看見。
奇怪的是,耶穌不是要走到門徒面前,繼而上船再次平靜風浪。「天快亮的時候,他在海面上走,往他們那裏去,想要超過他們。」(v.48) 馮象《新約》譯本 (2010) 此處譯作「有意迎頭趕上」。耶穌要超過讓他們看清楚自己,不是上船「大顯神威」。耶穌要我們更深認識他是誰,不是要來將我們生命中的問題一一解決。他來,是給我們一個指向目的地的記號。上主已為我們人生設定好議程(set了agenda),讓我們去經歷。
不錯,是耶穌要門徒渡到伯賽大,他的心意貼近門徒的需要,但他沒有為門徒預備安舒的「遊艇」(仍會突然翻起風雨),他要鍛練我們對他有更深的的認識、信心和倚靠。
人生勞苦不絕,特別是夜深「因風不順,搖櫓甚苦」的時份。雖然我們看不見耶穌,但耶穌卻看見我們,他認識我們,要引領我們,這是「最大」的神蹟。
伯賽大,不是主你叫我們去的嗎,是主的道路,為何逆風,叫我們搖櫓甚苦?
今天,我們一是想望神蹟發生,又或認為上主離我們太遠,不會工作。所以我們不斷規劃人生,算到盡,卻帶來很多擔心,或因看不到神蹟而失望。我們是要牽著耶穌前行,還是要讓耶穌超過我們,在前引領呢?
「他們渡過了海,在革尼撒勒靠岸,泊了船。」(v.53) 門徒本來渡海是要到伯賽大(加利利海北),最後耶穌和他們到了革尼撒勒(位於加利利海西北面一塊平原),偏離原來的目的地。「他們一下來,眾人立刻認出是耶穌……耶穌所到的地方,或村中、或城裏、或鄉間,他們都把病人放在街市上……。」(vv. 54-56)

我們生命中有不少伯賽大,乃是我們的根據地、安舒區、安全網,我們休息的地方。但結果,與耶穌一起,我們到了革尼撒勒,要經歷更多的神蹟,更深的參與天國的服侍,看到更多神子耶穌的記號。人生偏離原來的計劃並非最重要,重要的是誰來導航。
所有神蹟背後的目的,是指向主耶穌上帝兒子的身份和權柄。
若神蹟再出現,你看見的又是什麼?是期望上帝一再為你解決難題困苦?還是認出耶穌在前領路,開放自己和耶穌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