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彪
香港學界僕人領導運動倡導者
香教育大學基督教信仰與發展中心專業顧問
太太第一天放假,約了去太古城看電影。
可以從一種沉重跳出來,跳入另外一種沉重,再跳出來(其實是指近日掛心教會所遇到的沉重問題,可暫時放下,去看套電影,是好的,但卻要跳入另一個沉重的領域,要思考面對死亡這沉鬱的課題。看完了,便要再次回到現實沉重的生活,要學習拿捏負軛和輕省之間的平衡,過平靜安穩的生活)。
跳得出來,就像電影中的「破地獄」,按我們屬靈的術語來說,就是「得釋放」。
片中說生人也有許多地獄要破,十分同意!人與人之間,誤會、傷害、爭鬥、怨恨、苦毒、執著等等會造成人生大大小小的地獄,困在裏面,絕不輕鬆,也絕不喜樂,按聖經所言,是活在苦膽之中!破了一個,又接來另外一個,有時更是許多大小地獄糾纏在一起,活在諸般的苦中,直至死時,也破不了,令人生變得悲苦虛空,充滿遺憾,懼怕就是死了,仍會掉落地獄!死了,便一了百了,可以嗎?
殯儀似是為死人做的,其實是為生人做的,希望令他們安心而已,因為生人對死亡無奈,亦不能夠為死人做到些什麼以改變死這回事、叫人起死回生。殯儀對死人和生人而言,本身都破不了所存在的地獄。
生前關係若能復和,生的地獄才能破、心才能釋放,如喃嘸師傅和子女的關係及這對兄妹的關係,復和是很令人感動的!但死後的地獄又如何?
地獄之所以是地獄,是因關係永恆破裂,無法修補!我們所信的地獄是人與神因罪的緣故,關係永恆斷裂,人活在無盡的悔恨和自責的痛苦中,有如被蟲咬、被火燒,因發現自己一生所藐視或背棄的神原來是真實的,也因發現自己並非沒有機會得釋放,而是親手拒絕了救恩!
喃嘸師傅想藉一些禮儀替先人破地獄,可以很有誠意和真心的去做(影片甚少會如此描述,絕大部分是為錢而做);耶穌卻在十字架上為罪人犧牲,用至死的愛去釋放那受罪捆鎖,有如活在地獄,但卻願意相信祂福音的人!電影也鞭撻了那些只有外貌、沒有實意的傳統宗教行為(如喪禮儀式破地獄之舞)和其中的形式主義。反思聖經中的法利賽人和基督教的教會也同樣會掉入這個陷阱,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許多人都給瑪門(財利)擄去了!
人的信仰和理念會衍生出一連串的行為、規條、傳統及不同層次的情緒,令人在其中浮沉、變化。人若看錯了、信錯了,便會投入錯了、情緒反應也錯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探究可能叫人悟出破和釋放之道。但人鮮會探究,或質疑其真假及箇中的意義。
「超渡生人」的說法很特別,但有意思,看到整個殯儀的重點!超渡死人的結果無從掌握,但超度生人還是可作、且可見到實效的,跟聖經所說的「要堅固你的弟兄」和僕人領袖要「醫治人(或助人得醫治)」意義相同。彼得三次不認主後,落在極大的後悔和困苦之中,但主卻預見他會得挽回和醫治,得以從像地獄般的苦困中走出來,所以囑咐他回頭之後要堅固其他遇到同樣困苦的弟兄。僕人領袖也要肩負一個任務,就是要醫治團隊中那些受傷的人,幫助他們能夠重新站起來,有信心可以繼續工作和完成使命。今天在職場裏,不是有許多人被弄權、濫權的領袖欺壓,甚至迫害而受到傷害、失去信心和工作意義、也埋沒了天賦才華,每天像活在地獄而需要醫治的嗎?
這齣電影描寫人各式各樣的關係和所涉及的情,有些很細膩感人,尤其家人之間的親情。這些情都需要好好維護,一旦破裂,難以修補。其中有一種情是許多人都忘記了的——就是對自己專業的情及從其中出來的匠人精神,一樣會教人感動!我們做教育的,曾幾何時,我們的初心是熱切的,教學也是希望精益求精,但為什麼這顆初心被丟棄了、熱誠也熄滅了?值得我們去好好反思!
一如女兒(她在多倫多看的)所說,這套電影的配樂很好,令情節可活起來,令我想起一齣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的配樂,是我愛聽了多年的。「破」這齣電影的配樂含有本地元素,而日本的是久石讓的作品,帶著日本韻味的西樂,片中那大提琴的音樂仍很扣人心弦!片中黃子華細心處理遺體的畫面,也看到本木雅弘的影子。
光影和畫面在「破」片也處理得不錯,較沉鬱、有壓迫感。未段的藍天白雲就是象徵突破、參透世事、得䆁放和享安息那一刻的心境!但之後,人又會否跌入另一個地獄?心靈如何能夠長久有青草地、溪水旁可安歇的地方?僕人領袖就是要在現實中學懂活在負軛和輕省的吊詭 (paradox) 之中,找到心靈更新和安息之道!
最後,黃子華、許冠文和其他演員很入戲,既演出角色,也保留自己一貫的風格。其實子華不是演別人的角色,而是演自己?都已經六十出頭,對生命應有一定的體會吧!
回到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