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受訪者:邱潔瑩校長
採訪及攝影:葉頌禧
粉嶺救恩書院毗鄰粉嶺蝴蝶山,學校外觀風格鮮明,在一片翠綠樹林和學校群中特別突出。外牆設計參考曼菲斯風格(Memphis Style),大面積地髹上藍、黃、橙等高色調強度(High Tinting Strength)、高飽和度(high saturation)的對比色塊、配搭幾何元素作點綴,流露出滿有活力和喜樂的校園氣氛,同時展現出校方對藝術的重視。
學校自2000年創校起,一直秉承辦學團體基督教香港崇真會興學傳道的宗旨,立志透過基督信仰來建立學生的生命。除了舉辦營會、團契、開設聖經課程外,更於學校各處展示基督信仰的藝術作品。以藝術作為媒介,也是校方讓學生接觸基督信仰,加強校園屬靈氛圍的方法之一。
校門當眼處張貼了一幅巨型室外牆貼畫,是一幅舊生的畫作,上面繪畫牧羊人看守羊群,配以貼切的聖經金句:「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校長期望藉圖畫讓同學初到學校,便認識主耶穌就是我們的牧羊人,在這裡牧養群羊;同時亦提醒自己和老師們,要以牧人的心態,去教導、牧養這群學生。
以畫會「友」 結連生命
進到地下操場,看到不同的牆壁上都懸掛了小型馬賽克畫(Mosaic),拼砌出各種與基督信仰相關的符號,當中有:耶穌魚、聖杯、聖經、凱爾特十字架和公正的天平等圖案。校長介紹說,這些馬賽克畫是學校和社區結連的「服務」項目的部分作品。
馬賽克畫:耶穌魚、聖杯(由左至右)
馬賽克畫:聖經、凱爾特十字架和公正的天平(由左至右)
粉嶺救恩書院曾與社會福利署協作,為需要履行服務令的相關人士提供服務的機會,其中一項「服務」項目是馬賽克畫創作。校方購入馬賽克材料,由社署聘請導師及安排相關人士逢周日到校「上課」和「服務」。最後,他們用了九個月,為學校製作了一幅巨型馬賽克畫 ——《最後的晚餐》,現懸掛在學校一樓的宗教園地內。
馬賽克畫:《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是基督教畫作中最常見的圖像之一,描繪耶穌在被捉拿的當天晚上,和十二門徒一起享用的最後一餐。若對聖經略為熟悉,就知道耶穌在最後晚餐後翌日,便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受死。(參路22:7-23:49)上帝透過耶穌釘身十架,為世人一切的罪付上贖價,使世人有機會因信靠而回轉歸向上帝。
學校希望透過製作過程,讓被判社會服務令的更新人士認識信仰之餘,能感到被寬恕。更重要的是期望透過展示這幅馬賽克畫,分享背後的故事,向同學帶出基督信仰的核心信息——「寬恕」。縱然人會犯錯,但上帝願意寬恕,給人悔改回轉的機會,期望同學從中學效「寬恕別人的過失」的價值和功課。正如耶穌說:「你們若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4-15)
從作品細看同學眼中的信仰
校方對在校園裡推動信仰工作尤有心得。除了將福音信息融入校園生活與學科的教案中外,老師更會邀請同學透過創作來分享他們對信仰的領受。此舉能鞏固同學的信仰根基、感染身邊未信主的同學,也能讓老師了解到他們的信仰歷程。 在校園生活方面,校方每年都會按照學生的需要,揀選一句經文作為整個學年的「周年金句」。而有別於其他學校,粉嶺救恩書院還會邀請每一個班別,按照金句和他們對「周年金句」的領受,製作一面代表自己班別的班旗。
過去十年的「周年金句」,由老師按學生需要,揀選適合的經文去教導學生。
2022-2023「周年金句」:「你們想要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6:31)
學校期望本學年同學能學習易地而處、用心對人,於是揀選了路加福音6章31節:「你們想要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作為主題金句。雖然各班的班旗都以「心」和「沙漏」作為主要元素,但每張都展現了不同的重點,如以人為本、愛心、時間飛逝等。然而,每班的不同,正好能起互相提醒的作用。
各有特色的班旗
至於學科方面,以視藝課為例,學生創作過不少以基督信仰為題的作品。學校強調自主學習,給予空間讓同學們自由發揮。沒有框框、容許天馬行空、由同學主導的創作,正好反映出他們對信仰和經文那份最單純的理解和想像。
一樓的宗教園地
在一樓的宗教園地中,展出了同學在視藝課中創作的兩個系列作品。右邊是聖經故事的塑膠彩畫,由老師提供五個聖經故事,讓同學集體創作出五幅塑膠彩畫,分別是:牧羊人(詩廿三篇)、神的創造、挪亞方舟、五餅二魚、平靜風浪;後方則是十架陶瓷雕塑。
塑膠彩畫:牧羊人、神的創造、挪亞方舟、五餅二魚、平靜風浪(由前至後)
根據聖經故事去創作一張靜態的塑膠彩畫,同學必需先理解經文的意思,再從中找出最標誌性的畫面。所以,從構圖和選取的元素中,便能大概了解到同學從經文所接收到哪些重點信息。
如《挪亞方舟》中,同學選擇畫出洪水退去後,上帝以彩虹為記號與人立約的畫面,可見他們看重故事中上帝對人的寬恕與憐憫;《五餅二魚》中,則選取了耶穌將五個餅和兩條魚分給眾人的畫面,並想像餅和魚的數量神跡般地變多等。
至於十架立體雕塑,老師邀請每位同學用陶泥設計出自己心目中十架的形象,由老師拼合砌成一幅如「百家布」般的雕塑作品。仔細觀察,同學的十架有的形狀如晨星,有的上面有天使或小孩子,有的以十架為中心向外擴展。這作品成了一個平台,讓同學們交流他們心目中十架的形象,豐富了彼此對信仰的認知和感受。
十字架立體雕塑
粉嶺救恩書院藉基督教藝術創作,締造了一個讓同學認識信仰、與他人交流和結連的平台。同學與素未謀面的社會更新人士,因著校園裡的馬賽克畫,能在主內結連,一同學習「寬恕與被寬恕」的生命功課。同學有機會藉創作分享信仰,亦能藉觀賞作品,以感官多角度來領會福音信息。學校積極鼓勵分享、推動交流,讓生命影響生命,使同學能透過他人的角度,更全面地認識信仰,建立一個立體的信仰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