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受訪及資料提供:岑國靜主任、劉月婷老師
採訪及攝影:葉頌禧
靈糧堂秀德小學創立於2000年,校舍位於大嶼山東涌新市鎮。學校著重基督教生命教育,按照聖經真理教導學生。除了日常的聖經課堂,宗教教育組為學生擬立讀經計劃、生命果子計劃等活動,並與視藝科老師合作,推動美化校園的工作,為校園增添色彩和屬靈氛圍。
圍繞耶穌基督的創作
學校的聖經課和讀經計劃,主要圍繞四福音書和使徒行傳的內容,以耶穌基督的事蹟和教導作為創作的主題。
(1)我是主的羊
學校入口有一幅壁畫,青草地、溪水旁,地上有一群綿羊在歇息。羊群中有兩位小孩,仰望那位坐在樹旁正在看守羊群的牧人,那人正是主耶穌。孩子們滿臉歡喜,期待聆聽牧人的聲音,就如經上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認識牠們,牠們也跟從我。」(約10:27)。
學校藉壁畫教導同學,我們就是小羊,主耶穌就是生命中的好牧人。主來了,是叫我們得生命,主會保護和帶領著我們走。我們也要學懂分辨「陌生人」和「牧羊人」的聲音,認出主的教訓並且跟隨他。
(2)「行奇事的耶穌」
在學校走廊的一面牆壁上,繪畫了一幅彷似古卷的壁畫,記載了約翰福音中主耶穌所行的七件神蹟,分別是:「水變酒」(約2:1-11)、「治好大臣的兒子」(約4:46-54)、「治好畢士大池邊的癱子」(約5:1-18)、「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約 6:5-14)、「水面行走」(約6:16-21)、「醫好生來瞎眼的人」(約9:1-7),和「叫拉撒路復活」(約 11:1-45)。
在創校初期,學校職員構思了這幅壁畫,再邀請畫家和同學們合力繪製出來。他們透過將主耶穌的神蹟奇事圖象化,「濃縮」到一幅壁畫中,讓同學更容易學習、理解和記住主耶穌的能力和身份。
老師分享,對於擅長視覺型學習的同學(Visual Learners),圖畫能有效幫助他們學習和加強對聖經故事的記憶,再配合每年的讀經計劃,令同學對耶穌神跡奇事的印象倍加深刻。
(3)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壁畫旁有一巨型直幅,以約翰福音14章6節「我(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為主題,將經文中的意境描繪出來,配上以美術字寫成的經文。
巨型直幅既可以美化校園,又可以作為空間間隔和拍照的背景,更可營造一個默想停駐的空間。每當同學經過時,可以一邊閱讀經文,一邊透過圖畫意會經文的內容,慢慢地咀嚼,消化經文的意思。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生命果子計劃
學校期望同學除了認識主耶穌的身份外,還能學效主耶穌的一生,作為他們行事為人的榜樣。「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15:5)學校以這節為核心經文,建構出「生命果子計劃」,期望同學們常留在主的道內,連於基督,結出果子。
「生命果子計劃」,乃按照聖經人物的故事和經文的教導為基礎,以六個生命果子為六年一貫生命教育的核心內容,分別是「感恩Give Thanks、 堅毅Resilience、愛人如己Agape、熱愛生命Passion、欣賞Extol、服事Serve」,期望同學經歷六年校園生活後,生命都盛載這六個好果子,榮耀主名。
學校邀請插畫師將生命果子的內容化身藝術,在每樓層的升降機門外,裱貼出這六個果子。在升降機旁的牆壁上,還掛上了相應的馬賽克字畫,美化校園之餘,同時作為同學隨時的提醒。
宗教教育組曾與視覺藝術科合作,一同創建一個屬靈的校園環境。宗教組老師先提供文案和經文,再由視藝科老師構思和繪畫插圖。他們為六個果子中的十二個素養,各設計一幅橫額,懸掛在每層樓梯的轉角處。
橫額以簡單的插圖表達各項品格素養和經文的含意,人物刻意繪畫成穿校服的同學,場景也繪畫成日常生活中同學會接觸到的事物。
簡單直接的表達方式和貼近同學生活的素材,使訊息更容易進入同學的內心世界,達至由內到外改變和塑造同學的品格與個性。此外,樓梯是同學每天必經之路。學校放置這些橫額裝飾,潛移默化地教導他們行事為人更像主耶穌。
從被餵養到服侍他人
同學們從小就沉浸在被聖經故事包圍的校園裡,耳濡目染下,慢慢地從被餵養的小羊,學習成為服侍他人的僕人領袖。有部分同學因此選擇了參加視覺藝術小組,學習繪畫技巧、發揮創意之餘,也善用自己的才華,為校園角落添加更多屬靈色彩。位於禮堂兩側的掛畫 “God is Love . Love never fails.” ,正是視藝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所創作的作品之一。
同學能參與校園佈置,為自己能有服侍他人的機會而感到雀躍。看到自己作品能成為校園的一部分,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增加了不少。
校園裡的藝術作品,亦可以成為同學們向同輩、家長講述福音的「好幫手」。除了與主耶穌和生命果子相關的藝術作品,校內還有不少與舊約故事和經文相關的作品。同學們在一年級的聖經課,藉《創世記》認識上帝創造天地、挪亞和洪水的故事等。為此,學校選取《創世記》中,同學們最耳熟能詳的故事 --《挪亞方舟》,邀請畫家在地下大堂的牆壁上,為同學繪畫一幅巨型壁畫。
對於低年級同學,這幅壁畫成為他們學習聖經故事的「巨型繪本」;對於高年級同學,這幅壁畫成為他們溫故知新的好地方,也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藉壁畫向家長、低年級同學講述挪亞方舟的故事和意義。
筆者透過老師的介紹,走遍校園的每個角落,深深感到學校積極地為校園增添屬靈氛圍,以基督為教育的中心去栽培同學。而令學校感恩的,是同學們也積極地回應,結出一顆又一顆生命果子。
訪校的最後一站,老師帶筆者到學校的會議室,這裡同時是同學們每朝清晨進行早禱班的早禱室。老師說,縱使在疫情期間改用網上聚會,同學們仍然堅持參與早禱,風雨不改。筆者不禁想問:「究竟有什麼驅使同學們每朝清晨願意犧牲睡眠的時間,提早回學校參與早禱班呢?是愛,還是責任?」
或許早禱室後方的牆壁上,所寫的經文立體藝術字,便是答案了。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