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in July 2021

 

       


返回『中心主任的 每月分享』2020-21

 

岑樹基牧師
2021年7月

( 失望的彼岸,是盼望)

 

「不要與惡人作對。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迫害你們的禱告。」(太五38, 44)大家都熟悉「給對方打完右臉(被欺凌),就轉過去由他打左臉;有人要告你(被誣告),裏衣外衣也由他拿去;被強迫走一里路(作挑夫),就跟他走二里」的教導。(參太五39~41)耶穌不單要求作天父兒女的,不與惡人硬碰,更要雙倍以愛待之。這些要求,對當日在羅馬強權管治下的百姓有多難,可想而知。

要在生活中實踐耶穌基督這些教導,一點不容易,歷代作主門徒的可能面對不少掙扎。曾有年青信徒和我說:「被欺負時不反抗,豈不是任人魚肉嗎?」或許,面對不公欺壓、含冤負屈,心懷不平而想「還手」好像是本能反應;但主的道對生命有益,屬主的人早已將為自己伸寃的「權利」,交在公義永恆的主手中。(參羅十二19~21)

*************************

聖經記載耶穌被捕當晚,一大群官兵、加上聖殿警衛,帶著刀棒兵器,跟隨祭司長和長老等,拿著燈籠、火把來到客西馬尼園,要捉拿耶穌。門徒猶大上前以親吻耶穌來作行動的暗號,官兵就隨即下手。

形勢險峻,門徒當刻算是十分克制,慌張之際,還懂得問老師:「主啊,我們拿刀砍好不好?」(路廿二49)只不過,護主心切的行動派彼得,未待耶穌回答,就拔出刀來,把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隻耳朵,那僕人名叫馬勒古。(約十八1~11)

當人面對危險壓迫,為求自保就會還擊。「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太廿六52)相信所有看過福音書的,讀到這裡,必會對耶穌當時的冷靜反應印象深刻。耶穌就擒之時,還行了一個神蹟,治好馬勒古的耳朵。(參路廿二51)這成為當面對不公甚至暴力時,跟從耶穌基督的人堅守以「非暴力」,甚至以包容的大愛,來面對和化解強權逼迫的基礎和最高榜樣。

*************************

在當時的猶太宗教領袖看來,耶穌已被監視多時,他的「出位」言論,挑戰著這特殊階級的地位,威脅著他們的安全,當除之而後快。羅馬派駐猶大作總督的彼拉多,更因為維護管治,免生暴亂,寧願釋放一個強盜,以他的權力判處無罪的耶穌死刑。 1

耶穌和門徒並非政治家,所宣講的是天國的福音,赦罪得救的道理。但來抓耶穌的,看耶穌這夥人極度危險。約翰福音記述「那隊兵、千夫長和猶太人的警衛拿住耶穌,把他捆綁」(約十八12)千夫長帶著多少兵?看來都有數百人吧。一隊兵,如臨大敵般來捉拿一個手無寸鐵的耶穌,如同對付強盜。(參太廿六55)

耶穌天天公開活動,敵對他的人沒有下手,卻選擇在黑暗中行事。(參路廿二52~53)當時猶太宗教領袖要判定一個人的死罪,仍要經羅馬總督的批准;要除掉耶穌,就需要一個合法的審訊程序。 我們的主被控告,他沒有為自己辯解脫罪,只要求公道的對待,也給真理作見證。 3

*************************

再仔細看,耶穌的門徒中有激進黨的西門 (Simon the Zealot)(可三18),主張以武力反抗羅馬帝國對以色列猶太人的統治。4 從這個組織的特色來看,相信西門是個愛上帝律法和猶太民族的熱血青年。 5

西門跟隨耶穌三年,逐漸明白他的老師心不在社會改革;耶穌的言行、他的受死和復活,最終改變了西門。基督要掌權,但祂的國不是地上的權勢,不是猶大,也不是羅馬;祂要萬人得救。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這世界終要過去,但是神的國要存到永遠。相傳西門在基督復活後,到過非洲、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地區傳道。最後他為福音殉道,得著那永恆榮耀的冠冕。

耶穌來到世間,拆毀了人與人中間隔絕的牆,以自己的身體在十字架上消滅了冤仇,促成了和平。(參弗二14~16)他教導我們不單要作愛好和平者(Peace Lover),更要成為締造和平者(Peace Maker)(參太五3~10)。在破口之中,我們仍禁止舌頭不出惡言,不行詭詐,棄惡行善,努力尋求和睦。(參詩卅四13~14)

這樣不是說我們就成了和稀泥、是非不分,或顛倒黑白,或隨波逐流。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就是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深信公義只在上主的手中。我們在世要努力認識使人自由的真理,以柔和謙卑的屬靈素質,面對各樣捏造的壞話、辱罵、毀謗甚至迫害,擁抱天國的賞賜,愛鄰如己,締造和平。6 而愛和真理,就是生命中最大的力量,也是耶穌基督在世之日所堅守的!

*************************

人在極度失望時,會變得絕望,而失望的彼岸,是盼望。在復活日清晨,耶穌基督的門徒由哀傷變為喜樂,失望變為盼望。在艱困的日子,讓我們都學習西門,追隨耶穌,繼續遵守神的道,注目永恆。 主說:「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每個人所行的報應他。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 (the Alpha and the Omega);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 (the First and the Last);我是開始,我是終結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啟廿二12~13)

 

 


  1. 羅馬總督當時有一個常例,每逢猶太人的逾越節期,可隨民眾的意願釋放一個囚犯。祭司長和長老挑唆眾人,要求釋放強盜巴拉巴,誓要除掉耶穌。在群情洶湧之際,彼拉多見有理說不清,為免群眾生亂,就以「洗手」表明不認同這判刑,卻仍最後批准將耶穌釘十字架。(參太廿七15~26)
  2. 那些有權勢的祭司長和長老早已商議好要設計捉拿耶穌,把他殺掉。(太廿六3~4)耶穌先被押到大祭司的府第,被猶大宗教議會(由長老、祭司長和文士組成)閉門盤問、戲弄辱罵和虐打。之後,耶穌又被押解到總督彼拉多那裏,只因猶太人沒有殺人的權柄。(見約十八31)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甚麼罪狀,為免沾手猶太人的紛爭,將耶穌送給分封王希律處理。希律戲弄完耶穌,又把他送回彼拉多那裏去。最後,耶穌被「合法」送上十字架。
  3. 耶穌不回答彼拉多的查問(參可十五4~5);耶穌對被不公的對待提出異議(參約十八23);耶穌敢於宣告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參約十八37)。
  4. 激進黨又名奮銳黨,是耶穌時代猶太人幾個黨派中之激進組織,尋求政治上的獨立自主,用暴力手段打擊羅馬人和親羅馬的猶太人。在猶太教宗教文獻《塔木德》中,極端的奮銳黨人(短劍黨,Sicarii)是個暗殺團體,被稱為「暴徒」。見見https://zh.wikipedia.org/wiki/奮銳黨https://zh.wikipedia.org/wiki/短劍黨
  5. 「奮銳黨」Zealotry希伯來語是קנאי (kanai),即他們對上帝十分熱忱zealous。詞彙的延伸是希臘語ζηλωτής,意即「效法者,狂熱崇拜或追隨者」。見https://zh.wikipedia.org/wiki/奮銳黨
  6. 參約八31~32;太五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