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受訪者:潘貴才助理校長、伍彭海恩老師、陳凱程老師、曹何佩瑜老師、
曾李碧芝老師、黃譚凱頤老師、黃曾艷老師
採訪及撰文:藍志揚
攝影:葉頌禧
多年積極推動感恩文化的滙基書院在2019-20學年獲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推行「我的行動承諾――感恩珍惜.積極樂觀」計劃,期望透過不同活動及工具,如周會、班主任課、參觀、服務、感恩手冊及校園佈置等,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
以下內容將會介紹該計劃的其中一個校內活動,該活動名為「恩典之路」,整個旅程共有六個分站,每個分站設有特色的校園佈置,讓同學在旅程中體驗及反思天父的恩典!
第一站「從心出發」隧道,位於有蓋操場的一個角落,該處設置有一個大型布幕。活動開始時,老師邀請學生默想自己最近的經歷與感受,然後學生便由布幕的右邊進入,由於布幕的物料具有遮光作用,所以布幕內的空間比較黑暗,造成仿如進入隧道的效果。學生進入「隧道」能夠感受這個黑暗的空間與內心的關係。在隧道內有12個小窗口,學生可以從內往外觀看一些畫像,喚起他們內心的感受。學生離開隧道後,可選擇一張自己感受最深的對應卡,而每張卡背後印有路線圖,同學可以沿路線圖繼續旅程。
第一站的聖經金句:「應當充滿感恩進入他的殿門,滿口讚美進入他的院子;要感謝他,稱頌他的名。」(詩篇100:4)
一個仿古的電話亭是旅程的第二站──「亭一亭,聽一聽」(Thanksgiving Station)。這個奪目的裝置放在學校入口的當眼處,讓每個進入校園的同學都可以察覺到。學生進入「電話亭」能夠即時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亭內設有一部平板電腦,學生可以選擇喜愛的詩歌聆聽和安靜自己。老師會提醒學生,嘗試從聆聽中思想詩歌對自己的啟發──上帝對自己有甚麼心意、或者有沒有想起要表達感恩的人。
第二站的聖經金句:「你們要讓基督的道豐豐富富地住在你們心裡,以各樣的智慧,彼此教導,互相勸戒,用詩章、聖詩、靈歌,懷著感恩的心歌頌上帝。」(歌羅西書 3:16)
旅程的第三站是“Where’s Grace?”。學生在壁畫前先安靜自己,然後再觀賞壁畫。老師會向學生提問:他們看到畫中的海浪,他們想起甚麼?是衝擊?是不安?學生思想片刻之後,老師會再邀請同學細看壁畫,感受一下自己的心靈狀態。
過程中,老師會提醒學生:在驚濤駭浪中,我們通常只看到危難,但當我們抬頭仰望,就會發現主的恩典。所以不要為生活憂慮,因我們有一位連飛鳥也看顧的主,更何況是你呢?你可以為自己的境況祈禱,求主讓你看到盼望和祂的心意。
第三站的聖經金句:「你們看天空的飛鳥:牠們不撒種,不收割,也不收進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難道你們不比牠們更寶貴嗎?」(馬太福音6:26)。
第四站是──「感恩指數」。 老師會邀請同學猜一猜感恩瓶內總共有多少個哈哈笑波波(小皮球),猜中或數目最接近的同學可獲精美禮物一份。波波數目每月都會調整一次。
老師會提醒學生,感恩的心是可以傳遞和感染身邊的人,學習常常數算和分享神在生命的恩典,便能夠將喜樂和祝福帶給身邊的人。
第四站的聖經金句:「天離地有多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有多大。東離西有多遠,他使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詩篇 103:11-12)
第五站是感恩「吧」。
學生從架上選擇一幅令他們印象深刻的畫,思考這幅畫給他們的意義,或者是否上帝有信息要跟他們說。學生可以將畫送給自己或他們想起的對象。老師會邀請學生用一張感謝卡,寫上感謝的說話,把感謝卡送給他們感謝的對象,以表達感謝。
第五站的聖經金句:「你們既然凡事富裕,就可以慷慨地捐輸,使眾人藉著我們,對上帝生出感謝的心。」(哥林多後書9:11)
來到旅程的最後一站,第六站──「感恩郵箱」。
感恩郵箱設置在祈禱室的門外。老師帶領學生思考這段時間的感恩事項或剛才旅程的感受,然後進入祈禱室,將這些感恩事項向天父祈禱,向天父表達感恩和感謝。學生可以把感恩的內容,寫在感恩卡上,把感恩卡投進感恩郵箱。感恩的內容日後有機會在學校的早會中讀出,成為別人的鼓勵。
第六站的聖經金句:「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給你們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
位於感恩郵箱的旁邊,即可見到一間與別不同的房間,這是學校的輔導/祈禱室。同學們完成這次感恩旅程後,老師會帶領同學進到祈禱室,同學們分享旅程的體驗和領受,老師會在這裡作總結及帶領同學祈禱。整個感恩旅程大約需時30-45分鐘。
祈禱室的設計頗具心思,木門設計刻意用上彩色的玻璃窗,讓人感覺到一種傳統教堂的氣色。門旁邊的外牆用上了磨沙和透明的玻璃,讓室內和室外能夠產生流通感。
祈禱室內有一個木製的台階,師生可以脫下鞋子,使用軟墊席地而坐或跪下禱告。祈禱室內亦有大量的屬靈書籍供師生閱讀。祈禱室有一個隱藏的裝置,就是在十字架的正下方,木櫃內藏有一個薄身電視機,老師只要按動遙控器,電視機就會自動升到十字架的下邊,以配合手機的使用,方便師生詩歌分享。
房間的一角設有一個吊櫃,內有幾個富有基督教特色的小擺設,其中一個最具質感的就是一個荊棘的冠冕。聖經科老師講述主耶穌受難的內容時,也會把這個荊棘的冠冕用作教具,邀請學生觸摸它,讓他們更具體地經驗到主耶穌當時所受的苦楚。
在祈禱室的另一角,設計了一棵浮凸的感恩樹,學生可以把感恩的事項寫在紙上,然後張貼在樹葉面。一張色澤配襯的迷你餐桌,也是午餐祈禱會的好幫手。
這三對設置在天花板的燈飾,讓人想起「足印」的故事,而足印的方向正是朝向十字架。這是提醒每個進入祈禱室的人,他們都能夠一步一步的靠近主耶穌的跟前。設計所蘊含的意義是,「足印」不一定要在地面,也可以是在其他的地方,只要我們向高處仰望就能夠看見。
祈禱室全日供師生使用,有房間預約服務。老師們可以在平日繁重的工作中,找到滋養靈性的地方,師生們也會在這個特別的空間作心靈輔導。在過去的學年,「恩典之路」在校內的感恩日共舉辦了四團,每團學生人數約十餘人,參加的學生需要事先報名。「恩典之路」也是中一級聖經課的課堂活動,讓每位滙基學生在中學生活的第一年就能夠學習和體驗感恩。
除了「恩典之路」,校園內亦有一個十分有記念價值的藝術裝置,這是一幅立體的大型壁畫。該壁畫為數年前師生及校友合力製作送給學校45周年之禮物。壁畫由校舍的牆身伸延到操場地面,非常有立體感。畫中載有一條舖滿蔚藍色寶石的道路,比喻為一條義人的道路,而道路盡頭就是光明的地方。畫的右邊亦提醒每一位觀賞者: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 (詩篇 1:6)"The LORD watches over the way of the righteous"。
在校園內參觀了一個多小時,筆者體驗到校園內的屬靈氣氛,不單單呈現在這「感恩‧珍惜計劃」之中,其實在校園的許多角落,也是滿滿地盛載着。
後記 滙基書院靈育組老師提供了一條超連結方便友校的老師們尋找優質教育基金的資訊:參考網址:https://www.qef.org.hk/tc_chi/application_guide/action.html 。如果大家想進一步了解計劃的推行細節,可以聯絡潘貴才助理校長,電話:2777 8344,電郵:pkc@ucc.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