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
太科學教育論壇,第九期,第一冊,文章十六(二零零八年六月) 蘇詠梅 從TIMSS透視香港的小學科學學習
|
從TIMSS透視香港的小 學科學學習
香 港教育學院數社科技學系
收稿日期︰二零零七年十 一月十七日(於二零零八年七月三日再修定)
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簡稱 IEA)在過去的30年進行了多次的「國際數學及科學趨勢研究」,其中在科學方面的調查包括在1970-1971年度進行的 First International Science Study(FISS)、在1983-1984年的 Second International Science Study(SISS)、在1995年的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1995)、1999 年的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Repeat (TIMSS–R) , 以及在2003年的 Trend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2003),而最新的2007年調查則在協調和策劃中。調查的主要對象為小學四年級學生(約10歲)及中學二年級學生(13歲)。測驗的主題架構是試題發展小組對各國調查該年段已教過和教學上會著 重的重要主題,經由考量各國對各主題內容教學涵蓋情形而發展出來的,通過測試及問卷測量學生在數學及科學成績的狀況,從而了解影響學生科學與數學成就的不 同因素。
調查的主要 目的是提供學生在數學和科學成就的趨勢,還有課程、教學、學習環境、家庭背景、以及教師等影響因素的相關資料,以了解各國在其教育改革或課程改 革等改進措施的成效。另外,與國際水平標準比較,可以幫助決策者鑑定教育制度的優點和弱點,作為教育改進的參考。由於香港並沒有參加第一次「國際數學及科 學趨勢研究」(FISS),本文章根據其他三份調查報告(SISS 1983-1984、TIMSS 1995和TIMSS2003)作分析,探討香港小學四年級學生在過去二十多年在科學表現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