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八期,第二冊,文章十(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賴小琴
廣西中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初步調研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樣本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桂林、柳州、梧州、玉林、河池、北海和防城等主要城市的17所中學的學生。其中初中9所(普通初中7所,重點初中2所),高中8所(普通高中7所,重點高中1所),分別占廣西初中和高中學校總數的1/262和1/66;涉及到的學生人數分別為初中和高中在校生總人數的1/152和1/39;這些學校中,65%(11所)為城鎮學校,82%(14所)為普通學校,它們分別位於廣西的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地區。目標學校抽樣的原則是,在以上每個城市所管轄的城區或縣份中,各隨機抽取教育質量為中等的學校1-2所。初二年級和高一年級的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隨機抽取,高三年級則分別在文科和理科班的學生分學科以班為單位隨機抽取。
採用以班級為單位集體問卷的方式,教師將問捲髮給學生,並對本次測驗的回答方法和注意事項,要求被試盡可能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部完成後統一收回。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3500份,收回有效問卷3236份。其人數分佈如下:(1)初二年級男生525人,女生542人;文科511人,理科438人,未定學科118人,共計1067人;(2)高一年級男生498人,女生568人;文科399人,理科615人,未定學科52人,共計1066人;(3)高三年級男生504人,女生599人;文科541人,理科562人,共計1103人。初二和高一年級沒有分文理科,為了便於研究結果的比較,在問卷中讓學生填上自己的學科意向,沒有填寫的計為未定學科。

2.2 研究內容

本研究採用南非學者Laugksch和Spargo(1996,1999)編制的基本科學素養問卷TBSL的中文版本為測量工具。TBSL的題項來自1989年美國“2061計畫”中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目標推薦書《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內容包括科學內容、科學本質和科學—技術—社會(STS)三個維度,科學內容又包括地球與太空科學、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健康科學四個分維度,共110道題。題型為“對—錯—不知道”形式的判斷題,每答對一題得1分,答錯得0分,沒有填寫也計為零分。科學素養各維度的內容、題數和通過成績如表1所示:

表1: TBSL量表的內容和評分標準

內容維度

題數

通過分數

地球與太空科學

15

9

生命科學

24

15

物質科學

14

9

健康科學

19

12

科學內容

72

45

科學本質

22

13

STS

16

10

TBSL總分

110

68

1.科學內容——共72題,通過成績為45分。包括:(1)地球與太空科學——地球的歷史、地球的構造、大氣變化、太陽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共15題,通過成績9分;(2)生命科學——生物體結構、作用和生命過程、基因控制、多樣性、適應、自然選擇、生態系統等。共24題,通過成績為15分;(3)物質科學——物質結構和特性、電和磁、力和運動、能量及其轉化等。共14題,通過成績為9分;(4)健康科學——人類及其健康、疾病、心理變化等。共19題,通過成績為12分。
2.科學本質——科學的暫時性、經驗性、主觀性、創造性、社會/文化性、觀察和推理、理論與規律。共22題,通過成績為13分。
3.STS——技術的作用;技術與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等。共16題,通過成績為10分。
該量表經過嚴格的編制程式和測試,具有良好的信度(0.95)(Laugksch & Spargo,1996,1999),主要用於測量高中畢業生的科學素養水平。臺灣學者靳知勤(2002)把該問卷的英文翻譯為中文,並對臺灣中學生和中學教師進行了測試,問卷仍具有良好的信度(0.97)。

本研究在臺灣版的基礎上,由英語專業研究生對照英文原版進行文法方面的校正,由物理、化學和生物專業的博士生、研究生和教學一線的教師共10人提出可讀性、科學性和語言習慣等方面的意見,修訂後讓大學一年級的20多名新生對題目進行理解試測,根據反饋的意見再進行修訂。對指導語也進行了重新撰寫,之後分別兩次對中學生進行試測,根據結果再進行修訂,得到了TBSL量表的預測本。

2.3 資料處理

採用SPSS for Windows 11.5套裝軟體對所得資料進行處理,分別進行T檢驗、相關分析、多因素分析等。


Copyright (C) 2007 HKIEd APFSLT. Volume 8, Issue 2, Article 10 (Dec.,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