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五期, 第三冊, 文章三(二零零四年十二月) 勞傅燕華、蘇詠梅 小學科學課堂學習研究:「空氣中的水」、「日蝕的發生」、「電的流動」 |
|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 |
|
丁. 從學生作起點的課堂學習研究課
(五) 「計劃-教學-評估」模式的改善教學
參與的教師考慮在前測所得到的數據作共同計劃教學設計,且採用「計劃-教學-評估」模式互相支持教學。如果有四位教師參與的話,三名教師一同觀看首名教師的課堂教學,課後作回饋及檢討,然後修定及計劃第二名教師的教學,如此類推。以下是每個課題教師共同檢討後所擬定改善建議及實際情況分析,反映到「計劃-教學-評估」模式能促進改善實際教學。
在「水」的一課中,共有四位教師進行研究,在第一課後,各位教師和教院講師,就此課節的安排,都作出了不少改善提議,有關建議和在第二課的實際教學情況分析如下:
在第一課後檢討擬定改善建議 在第二課的實際教學情況活動一前後,建議邀請學生在試管上畫上水的刻度。 ˇ 能利用不同顏色作比較,並能利用黑板顯示和進行討論。 把工作紙一分為二,免學生分心;紙上的畫圖,如試管內的水和活動二的湯匙,也有提議作改善。 ˇ 利用不同工作紙記錄兩個活動,較為清楚;改善後的工作紙,較易跟進和作記錄。 在討論活動結果時,同時間利用黑板畫出水形態的改變。 ˇ 有多用了黑板,學生更能有效地參與討論,氣氛更佳,學生投入學習。 建議著學生自由提供物件,放入冰箱內,帶出水凝結效果。 ˇ 學生熱烈地參與,有理性地選擇可用物件,包括鏡片、眼鏡和鐵間尺。 教師應多提出「為什麼」問題,刺激學生思考。 ˇ 能提供機會讓學生發揮,興趣大增,更為投入。 在第二課後再作檢討,教師們提出以下幾點:
- 在黑板上帶出重要的相關詞彙是重要的,建議要多運用黑板,如作總結之用。
- 教師在用詞上要一致性,例如「水蒸氣」和「水汽」,意思是否一樣?
- 加強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機會。
在完成四個教節後,教師在課後檢討時,都再一致強調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重要,儘可能減少教師主導學習的時間,亦應設計有趣的、生活化的相關難題,挑戰學生,讓他們多思考,轉化所學的知識於日常生活中。
在「電」的一課教學中,只有兩位教師參與,而教學上的改善如下:
在第一課後檢討擬定改善建議 在第二課的實際教學情況一班共有六組,其中三組的電筒中的電池被預先取去,學生需要打開電筒來作比較,找出電筒不亮的原因。 ˇ 學生作比較後,再選用適當的物件令電筒亮著。 建議著學生構圖說出令燈泡亮起的模樣才可以另取物品 ˇ 效果良好,學生需要經過腦到的思考及手到的操作 建議學生用膠紙把電路各部分貼在畫紙上,由「完整」引入至「閉合」。 ˇ 把電路貼在咭紙上作展示用,效果非常好,學生不用手忙腳亂地吊著接駁好的它路 在討論電流時注意是「電流是流經電路」,而不是「電由電池流到電線,再到燈泡,回到電池」 ˇ 教師能引導學生說出電路是完整,沒有斷開 ,帶出閉合電路的概念。 在角色扮演活動時的準備要充足如預先把角色帽固定,把紙球放在膠袋中,由教師派發。此外活動指引要較 清楚加強活動的成效,如指示學生屈起雙手,左手握紙球,把紙球交到右手再交到隔鄰同學的左手上,不要掉在地上或桌上。 ˇ 步驟改為由左手交到右手再交到隔鄰同學的左手上,減少學生把紙球拋來拋去,引致混亂。 多用黑板繪畫線路,加強學生的理解 ˇ 有多用黑板繪畫線路輔助教學 教師在用腳踏車鏈模擬電路中的角色,未辨清究竟是開關掣還是電源。 ˇ 教師雖然已經與學生共同認定教師在是模擬電源的角色,但教師未有出力踏單車腳踏,難以突顯其扮演角色。 參與的教師們在第二個教節完結後後再作檢討,指出還需要改善的地方是:
- 注意用詞的consistency如電源與能源之別
- 還需多用黑板如寫出「閉合電路」等重要詞彙
- 在進行模擬活動時傳紙球時,不需要著重向左或向右,最重要的是向同一方向,模擬電子向一個方向流動
在「日蝕」教學時四個教節的教學中首兩課的改善進程如下:
在第一課後檢討擬定改善建議 在第二課的實際教學情況移走投影機,讓學生有更多空間進行模擬活動; ˇ 學生活動空間增加,活動較自如。 讓學生講出日蝕傳說; ˇ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逐張展示網上圖片; ˇ 讓學生細心觀看圖片,效果良好,學生投入學習。 網上搜尋活動 – 由於時間有限,預先進入網頁; ˇ 省卻了輸入網址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課後延續課業 – 著學生繪出成因及過程。 ˇ 還未有清楚指示,到底是要繪出成因還是過程、還是要在同一張紙畫下兩者。 四位參與的教師在第二課、第三課後繼續檢討,擬定改善建議其後的教學。一直至第四堂教學後的檢討,眾教師都認為還要在以下各方面作改善:如果教學時間容許的話,應儘量減少教師主導的教學時間,多些學生小組的交流和討論,及由學生共同探討活動的步驟和原因,再向全班作匯報。
Copyright (C) 2004 HKIEd APFSLT. Volume 5, Issue 3, Article 3 (Dec.,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