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五期, 第三冊, 文章二(二零零四年十二月) 鄭美紅、孫愛玲 漢字部首及詞語與建立科學概念的關係 |
|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 |
|
三. 對教學的啟示
是次訪問亦問及教師有否利用中文字詞的特點以助教學。受訪教師表示並不會著意利用漢字結構的特點,協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科學術語,「只會在科學科上特別的字詞,提醒他們那些字詞較艱深,要留意漢字的結構,只是提醒他們,並沒有講出漢字結構與科學概念的關係。(T4)」亦有教師指出會利用科學概念教授中文科,但卻不會把漢字結構的特點應用在科學教學上:
「我曾經嘗試過教授中文科時,運用了科學的概念去解釋,就不是運用漢字的結構而解釋背後的科學概念。我會在中文科中運用科學的角度來看,當我教授常識科時,我反而不會拆字教學。(T3)」
教師亦表示,學生會受分科教學影響,把各科的學習劃清界線,因而不會嘗試把中文字詞與科學概念融合起來:
『如果以我的教學經驗及學生的反應來說,似乎又沒有什麼會混淆,漢字的結構與學生學習科學概念好似沒有關係。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上,不是學習語文科,現在是學習常識、社會各方面的知識,所以他們不會在字眼上有所混淆。似乎在我的教學經驗中,學生就從未提出過類似「青蛙」的「蛙」為何會是蟲部的問題。(T4)』
此教師沒有留意學生是否建立了錯誤的科學概念,這與他對分科教學的想法一致,即把常識科視為與一般常識及社會問題有關的學科,而不會將之應用於語文教學,相反,亦不會把語文知識應用於常識科教學上。
另外,教師亦指出當自己「無法解釋漢字的結構時,就會避而不談(T3)」,反映教師對本科知識信心不大的時候,會選擇不向學生提及字詞結構與科學概念的關係。
Copyright (C) 2004 HKIEd APFSLT. Volume 5, Issue 3, Article 2 (Dec.,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