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二期, 第二冊, 文章三(二千零一年十二月)
蘇詠梅、鄭美紅
透過主動學習強化─教育學士課程學員的科學素養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研究方法

曾經有研究提出教師教育需設計及推行一些特別的課程、策略以及方法,來培養準教師對科學及科學教學應抱的態度 (Hall, 1992)。為了迎接科技日新月異的二十一世紀,就讀教育學士課程的準教師因而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的科學素養水平。

香港第一個全日制的教育學士課程中就設計了一個在基礎年推行的基礎科學單元。單元的內容設計採納了「以活動為主」的方案。Padilla (1991)曾經提出「"活動"一詞多年來已演變成與 "促進科學教育"同義」。基礎科學單元主要是為學員提供更多機會讓學員接觸科學過程、科學技能及主要的科學概念。單元包括有以下各個範疇:科學本質、科學探究、細胞與生命、自然世界、物料與環境及能源與科技等。首兩個範疇:「科學本質」、「科學探究」的設計主要是讓學員在學習其他科學概念前先接觸及嘗試科學過程及科學探究。單元設計的理念是讓學員積極投入不同的科學學習活動,以促進他們主動學習科學,再而進一步提升其科學素養水平。基礎科學單元的「科學本質」、「科學探究」範疇中包括有兩大類型的學習活動。

第一類是「預測 - 觀察 - 推論」活動,用以幫助學員們養成對凡事先作預測,仔細觀察,再根據觀察作推論的習慣。這些活動需要學員在閱讀多種項目工作的圖片或文字指引後將他們的預測寫下來,接著學員們便要開始著手進行工作,記錄觀察所得,以及按照其觀察,作出推論。最後,學員需重新評估及挑戰他們先前所作的預測。

第二類活動是按既定的情況、規限和背景進行探究,從而使學員培養出探究精神以及解決難題的決心。活動還為學員提供一些考心思及具擴展性的問題,以超越學員只憑個人的經驗來擴闊其視野。這些活動都較為著重思考,學員須提議探究方法、記錄過程中的觀察所得、引證結果、從而作出總結。學員還要寫下個人對每一個學習活動的想法。當完成所有的學習活動後,學員須列出所有他們曾經運用過的科學探究技巧及描述其重要性。

本研究的學習日誌樣本共抽選自三組(共七十九位)修讀教育學士課程一年級基礎科學單元的學員。本研究收集了有關學員的工作紀錄冊、訪問和觀察報告以作分析。當中包括:在觀察預測活動中所作的預測、觀察記錄和分析;完成參與每一項活動後的個人見解;及記錄所採用的科學探究技巧以及其重要性等。十一位學員是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出來接受訪問,訪問的目的在於探討他們對主動學習科學的意見。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主動學習的模式能否協助他們提升其科學素養水平、科學探究技巧和改變他們對科學學習的態度。

 


Copyright (C) 2001 HKIEd APFSLT. Volume 2, Issue 2, Article 2 (Dec.,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