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五期,第二冊,文章十四(二零一四年十二月)
陳 正 治,劉 嘉 茹 非制式與制式科學教育之連結-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校合作為例
|
科學教育的實施,可以透過一般在學校期間有既定場域、進度、內容與評量的所謂制式(formal),與另一類依賴展示、自由參與及無固定評量機制的非制式(informal)等兩大類教育體系進行,以求達成科學教育的目標(黃嘉郁, 2000)。科學類博物館就屬於非制式的科學教育場域,位於台灣高雄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簡稱科工館),自從於1997年開館迄今,已有17年的光景,其中蒞科工館參觀或使用的民眾,以國小學童及其陪同家長為大宗,另外國中以上的學生,基於課業較多,自由參觀比例較少,得依賴辦理科學園遊會或科展等活動,始能有較多的參訪人數。因此,科工館的展示或科教活動,無疑得考慮到參觀者顧客的需要,始能達到既定的目標。
非制式的科教活動,為了滿足各級學校學生參觀時,需有一個主題明確的內容,始能吸引參觀者的主動聯繫與需求。因此,科工館所設計的活動品質就不能置外於學校學生的期望,從企業管理角度而言,所謂好的服務品質,就是要滿足顧客的需要(劉鵬, 2005)。科工館的科教活動,不只在館內設計迎合顧客的需要,在受邀到館外辦理活動時,也得因應學校或學生的需要,量身訂製活動內容。
台灣的一般學校班級採常態編班,但對於資賦優異的學生(Gifted Students),另有一套資優教育評量機制篩選成班,平常時段分散在各個班級上課,但在不影響一般普通班級教學的情況下,會利用每日早自習或週三半天課的下午,將該批資優班學生集合,另安排一專任特教老師,特別規劃設計額外多元的活動或課程,本文即在探討科工館鄰近的一所國小五年級分散式資優班的學生,如何結合科工館的資源(含科普專業與師資),為其量身訂製一個科學獨立研究的12節活動(分6次授課),每節上課40分鐘。
Copyright (C) 2014 HKIEd APFSLT. Volume 15, Issue 2, Article 14 (De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