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三期,第一冊,文章十一(二零一二年六月)
謝群,蘇詠梅 大中華地區生物學教育研究動向分析
|
科學教育的發展和推動,不僅需要大學、師範院校教師的關注和研究,也同樣需要中小學的一線教師能投身研究之中[1]。同時,作為科學教育研究的後備力量,不同層次的研究生的工作也顯的很重要。在此次會議中,不同背景和身份的研究者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有來自大專院校的教師和研究生、中小學教師、教研員等。研究者的身份統計,我們按照論文提交時,研究者提供的材料進行分析。具體統計如下(表1):
表1: 不同地區研究者的身份
中國內地
臺灣
香港
新加坡
總人次
大學教師
4
13
10
3
30
大學研究生
0
14
2
1
17
中小學教師
7
4
3
0
14
教研員
2
0
0
0
2
總人次
13
31
15
4
63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一位研究者參與了2份或以上的研究,則記為相應的2人次或以上人次;如一份研究是由多位研究者共同合作完成,我們將所有的研究者統計在內進行分析,所以研究人員的數量多於研究的數量。大學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員。有些中小學教師也同時是某一所大學的在讀研究生,考慮到多數的教師在其身份一欄中,首先填寫的是教師的身份,同時鑒於我們很難鑒定其是否是在讀研究生或者是已經研究生畢業,我們將其歸類為中小學教師。在研究者身份類別確定時,我們將中國內地教研員單獨列為一欄,雖然,在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地並沒有教研員,但是在中國內地,教研員的工作有別與中小學教師,又不同于大學教師,所以單列。我們將上表進行進一步的比例分析,得到圖2:
根據以上圖表,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研究者分佈的一些基本特徵:首先,大學是本次會議研究的重要來源。大學的研究既有以大學教師為主的,也有大學的研究生。總體來看,不同地區之間大學教師的貢獻存在一定差別。以新加坡和香港的比例較高,新加坡大學教師占研究者總數的75%。香港的大學教師占67%。臺灣的研究者中,約4成為大學教師。內地的大學教師占研究者比例的30.8%。其次,大學研究生的研究也佔據一定的比例。研究生所占研究者的比例中,四地出現了較大差異。其中,以臺灣的研究生比例最高,其參與人數超過大學教師,為45.2%。其次為新加坡,比例為25%,。香港研究生的比率為13.3%,中國內地的研究中,沒有研究生參與的研究。這也造成了中國內地大學作為一個整體在研究比例上的偏低,這是值得我們關注和反思的。
再者,前線的教師和教研員也發表了他們的研究。前線教師論文在四地的比例中,以中國內地最高,53.8%的研究來自前線的教師或者教研員。香港的比例為20%,臺灣前線教師占研究者的比例為12.9%。而新加坡沒有前線教師參與是次會議的研究。
總的來看,四地在研究者的組成上有比較大的差異。新加坡的研究全部是由高校教師或研究生完成。香港的研究以高校教師和前線教師為主,研究生為補。臺灣的研究中,以大學教師和研究生為主,前線教師為補。上述三地的大學,在研究者比例上都顯示了足夠的優勢。中國內地的研究者中,以前線教師和教研員為主,相比之下,大學作為研究的主要陣地,其所占的份額略少。
Copyright (C) 2012 HKIEd APFSLT. Volume 13, Issue 1, Article 11 (Jun.,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