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三期,第一冊,文章二(二零一二年六月)
陳博,魏冰 中國內地高中化學課程中科學素養主題的研究
|
科學素養這個名詞誕生於1950年代後期,最初以一個口號的形式出現,表達了科學教育改革的理想目標(Roberts, 2007)。科學素養暗示著科學教育應引導學生全面性、實用性地理解科學,培養學生未來成為合格的公民,而不是為培養專業的科學技術人員(DeBoer, 2000)。因此從科學素養這個名詞誕生之日起,它所倡導的理科課程取向便是大眾教育,而非精英教育(Roberts, 2007)。
自1980年代中後期以來,以美國「2061計畫」(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1989))、《國家科學教育標準》(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1996)和英國《國家課程中的科學》(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DFE], 1995)為代表的西方科學教育改革方案中,均將科學素養作為中心目標。科學素養所包含的內容通常以主題的形式呈現,例如美國的「2061計畫」(AAAS, 1989)便將科學素養分為12個主題:(1)科學的本質;(2)數學的本質;(3)技術的本質;(4)自然環境;(5)人類環境;(6)人類機體;(7)人類社會;(8)被改造了的世界;(9)數學世界;(10)歷史觀點;(11)共同主題;(12)思維習慣。受西方科學教育變化趨勢的影響,在中國內地新一輪的高中化學課程改革中,也將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了課程的主旨目標(中國教育部,2003)。
中國內地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始於2001年秋天,經過近一年半的努力,《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於2003年4月由正式出版,這標誌著中國內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框架正式形成(王祖浩、王磊,2004)。在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的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構建了高中化學課程的目標體系,並將高中化學課程分為必修、選修兩類。其中,必修2個模塊,分別是《化學1》和《化學2》;選修6個模塊,分別是《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原理》和《實驗化學》。選修課程是必修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中國教育部,2003)。此外,目前以《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為導向,經國家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共有3套,分別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版”)、江蘇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蘇教版”)和山東科技出版社(以下簡稱“魯科版”)出版。三種版本分別在不同的地區予以使用。
從前文的敍述我們可知,中國內地高中化學新課程在西方科學素養運動的影響下將科學素養作為課程的主旨概念,並在這一理念的統領下制定了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那麼科學素養理念在中國內地高中化學課程的課程目標、教學目標及課程內容等層面的落實情況究竟如何?具體說來,即科學素養所包含的主題內容在上述各層面的分佈情況,應成為普受關注的重點及研究的興趣所在,故產生本文的研究動機。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檢視中國內地現階段高中化學課程中科學素養主題的分佈情況。研究試圖回答以下問題:
(1)《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科學素養主題的分佈情況如何?
(2)高中化學新教科書中科學素養主題的分佈情況如何?
(3)高中化學新教科書三種版本在科學素養主題分佈方面有何差異?
(4)《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與新教科書在科學素養主題分佈方面有何差異?
(5)高中化學新教科書與傳統教科書在科學素養主題分佈方面有何差異?
(6)高中化學教科書理論化學與描述化學部分在科學素養主題分佈方面有何差 ?
Copyright (C) 2012 HKIEd APFSLT. Volume 13, Issue 1, Article 2 (Jun.,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