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一期,第一冊,文章三(二零一零年六月)
蘇詠梅、鍾媚 科學探究中的“不科學”
|
在香港,有組織及系統化地推動小學科學探究始於1998年,由當年的香港教育學院科學系和香港教育署聯手舉辦。近幾年,香港科學館、香港教育城、香港數理教育學會、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師協會也逐漸加入成為主要的舉辦機構。這項科學探究項目旨在培養學生對身邊世界的好奇心和感受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問題解決及溝通。參與活動的小學生年約十至十二歲,需要以小組形式進行科學性探究專題工作。從2006年開始,隨著活動的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澳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廣州、東莞、中山等市區學校亦積極參與,此項目已經發展成為粵港澳地區一項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探究活動。
參與這個項目的學生從最初提交探究計,開展探究活動,到最終完成探究報告歷時差不多半年。學校教師是學生探究工作的主要支援者。但是,從教師在活動的意見書中我們得知教師們本身對科學探究認知不多,在輔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過程感到困難,未能針對性地看出及指出學生在科學探究工作上的迷思。我們期望透過分析學生的探究成果,讓教師和學生們認識他們在探究工作中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