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期,第一冊,文章九(二零零九年六月) 孫海濱、劉婷婷、李秀英 科學教育中的基礎技術教育實施探析
|
由中國科普研究所公佈的2002年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結果表明[1]:具有初步創造人格特徵的青少年占被調查者的7.3%,具有初步創造力特徵的青少年占被調查者的21.6%;儘管科學探究學習活動對青少年科技素質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但親身體驗過科學探究全過程的青少年數量並不多,無論是通過正規教育或是非正規教育途徑,都低於29.0%;儘管技術創新實踐活動對青少年科技素質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亦至關重要,但親身體驗過技術創新全過程的青少年僅占26.0%;有約半數被調查者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且存在過於嚴謹、尊崇權威的傾向;認同“搞‘小發明’有助於培養自己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被調查者占75.1%。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公佈的《香港青少年創造力培養現況調查(2002-2003)研究報告》表明[2]:香港學生在思維嚴謹程度、從眾心理、崇尚權威等方面均優於內地學生;香港學生比內地學生更有好奇心,但在意志力與進取精神、懷疑精神與獨立性、自信心與合作意識、審美感、想像力與自我表現力等方面,香港學生均不及內地學生。
這些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傳統科學教育的不足之處:削弱了實用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忽視了適用于學生生活及社會需要的科學教育目標的要求;學生經過系統的知識學習,頭腦中的科學往往只是抽象的概念、規律、公式和習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並不是在手腦並用、協調配合的操作化過程中形成的,他們的基本操作能力不強,基本技術素養差。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技術教育狀況是:在小學階段設立了“品德與生活”課(1∼2年級)以及“綜合實踐”課,在初中階段設立了“綜合實踐活動”(這些課程分別內含有技術教育的內容),到高中階段專設了“通用技術”課程。因此,在總體上我國的中小學技術教育是分裂的、斷續的、缺乏連貫統一的體系[3]。所以,要全面推進我國的基礎技術教育改革,全面發展學生的技術素養,必須構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基礎技術教育體系。
Copyright (C) 2009 HKIEd APFSLT. Volume 10, Issue 1, Article 9 (Jun.,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