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漿糊

簡介準備過程技巧結果討論結語
問話精華編者的話  
英賢學校
 
簡介  
學生利用一些天然的物料作為漿糊,以實驗形式找出哪些物料較 適合用作漿糊,與及分析該物料作為漿糊的有效程度。
 
內容  
選擇主題
黏貼力的評定準則
實驗目的
實驗結果
實驗前的準備
分析結果
實驗過程
討論
觀察及記錄方法
結語

選 擇 主 題
識科的老師在四、五、六年級的同學中挑選了共六位同 學參加這個專題設計比賽。我們利用溫習堂的時間討論這專 題比賽的內容。我們每人輪流提出平日所觀察到的有趣現象 ,例如:「為什麼飛機能在空中飛行?」、「為什麼吃麵時 湯的份量會愈來愈少?」、「為什麼我們的手臂能伸縮?」... 等的問題。其中,四年級的李傳友同學提出的問題最為我們 感興趣:「我們在勞作堂時用的漿糊,為什麼能黏貼東西呢?」 最後,所有組員一致贊成對這個的題目作進一步的探究。 而老師則提議我們到圖書館找尋有關的資料。
組員在公共圖書館找到了與主題有關的資料。其中一書 的名稱是《自然與原子》,另一本則是《知識科學百科全書 ─青少年知識文庫》。讀完了這兩本書有關漿糊的部份後, 我們才知道不論是天然材料或現成漿糊,都是利用化學原理 製成。由於我們還未學習及未能理解有關的化學知識,所以 我們決定將今次實驗的重點放在用天然材料來調製漿糊的方 法及分析其黏貼力。
然漿糊的製作材料可從動物及植物中提取。原來哺乳類動 物及魚類的骨中包含動物蛋白質,可用作製漿糊之用。而凡含 有豐富澱粉質的植物,如粟米、百合、薯仔、芋頭,只要被碾 細、煮熟後都有大量的澱粉糊,使其有黏性。
了以上的材料外,據我們日常觀察所得,蜜糖、果汁,似乎 都具有黏性,或可用作調製漿糊。既然知道了可作調製漿糊的 材料,我們決定親自製作漿糊,進行實驗,找出具最強黏力的 天然漿糊。

實 驗 目 的
結我們的資料及日常生活的觀察,我們提出以下的假 設:「一些日常生活可得的天然材料,可用作調製漿糊, 以黏貼 紙張、木條、膠片、發泡膠或布塊。」
於麵粉可以用作調製漿糊已廣泛為人所知。所以我們會 嘗試用其他材料─蜜糖、橙汁、百合、粟米粉、芋頭等來測 驗它們個別對各種物質之黏貼能力。另外,我們亦會比較以 上天然漿糊與化學漿糊,看看兩者的黏貼力有否差異。
 

 

個案實踐上一頁 / 下一頁簡介準備過程技巧結果討論結語
問話精華編者的話

版權為亞太科學教育論壇所有(2000)
香港小學科學探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