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許景輝(香港教育學院,香港)
許忠(香港課程發展及領導專業學會,香港)
余慧明(香港教育學院,香港)
陳錦榮(香港教育學院,香港)
温穎藍(黃大仙官立小學,香港)
馬素吟(李陞大坑學校,香港)
黃輝薇(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香港)
很多學者(例如:Stenhouse,1975;Altrichter,Posch & Somekh,1993)認為學校課程的優劣,是取決於教師對參與改善教學的行動研究的程度。這個說法,在香港的小學教育裡,有必要被重新驗證。原因是,香港的小學設有「小學課程統籌主任」一職,其主要職責是帶領校內教師提升學與教和評估的策略。這些「課程領導」需要發揮變革者的角色,而他們所引進的行動研究,則被視為優化學校課程的工具。正如課程發展議會於2002年發表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中,明確建議「以協作行動研究模式作為教師專業發展及校本課程發展的轉變策略」。換言之,評定香港小學課程發展的準則,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課程領導如何演譯這工具、如何發揮其功用,及他們如何感知其中的價值和意義。此座談會將從此角度出發,透過三位課程領導親身表述他們所推行的不同層面和範疇的校本行動研究工作,及其後的反思,從而探討對香港小學課程發展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