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管

張仁良
香港浸會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院長

2012-5-17
星期四
 

上一篇

香港電力市場未來發展方向


基於對未來四年天然氣價格將上漲高達250%的預測,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Michael Kadoorie)

本月(5 月)8 號宣布,電費定價將於2015 年底前提高四成。多位立法會議員促請政府開放電網予其他供電商,包括中國的電力公司,從而引入市場競爭。毋庸置疑,此建議一旦被接受,必將帶來香港電力市場的結構性改變。

目前,香港的電力市場主要受制於港府2008 年分別與中電和港燈(以下簡稱兩電)簽訂的《管制計劃協議》。在2018 年協議到期前,兩電可以獲取9.9%的淨資產回報率和11%的淨可再生能源資產回報率,亦可通過周期性的費用調整來全數收回燃料成本。

重整電力市場的考慮

在當前的背景下,香港電力市場的出路究竟何在? 除了重整電力市場,香港可以提高燃料成本價格的透明度,此為其一;其二, 政府可以考慮由以公用基金的形式來投資發電機組,並加強對電費定價過程的監管力度。

為了給出最好的答案,讓我們嘗試逐項考慮以下的問題:

香港應否採用公開聽證會方式?

很多北美國家都以公開聽證會的方式,讓各方利益相關者(例如消費者團體、環保人士、政府)審核電力公司提交的各種證據,以證明其燃料採購、產能擴張,以及可再生資源的研發等各項舉措的合理性。

由於牽涉者眾,這種做法必然耗時費力。但相比之下,如果沒有一個公開的聽證過程,消費者又怎能相信電力公司只是單單因為燃料成本上升而調高電費呢?再者,如果兩電確已審慎有效地進行燃料採購和成本監管,它們理應歡迎這種透明的過程。

香港是否需要一個獨立的監管委員會?

設立一個獨立的監管委員會,應有助處理兩電可能提出的各種議案和申請,亦可協調各個利益集團參加公開聽證會。當然,獨立的監管委員會也可能被視為另一個不可取、而且低效率的政府官僚。

香港是否應該重整電力部門?

歐洲國家、部分北美地區、南非地區、澳洲和紐西蘭都曾經歷過電力市場的重整、這些國家都是通過開放供電系統,引入市場競爭,以扭轉成本管理效率低下和利潤過高的局面,當地的電費也因此得以降低。

在適當的條件下,例如產能過剩、多供電商、低市場進入門檻,對價格波動敏感的市場需求,香港亦可考慮重整電力部門。從這個意義上看,香港與中國南方電力市場的整合,將為全面降低電費帶來可行的條件。

不過,如果這些前提條件尚未具備,僅靠重整市場並不一定能降低電費價格,或提升供電商的可信度。基於重整市場可能帶來的潛在巨大風險,此法似乎也難以成為當前香港電力市場改革的首選。

香港政府應該成為兩電的直接股東?

政府成立電力基金直接參與兩電的持股,有助緩和市民對中電賺取過高盈利的不滿。當盈利過高時,基金可收回部分盈利,用以補貼消費者的支出;但此法亦面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電力公營化的障礙

首先,如何融資——政府預算盈餘、儲備或長期債券?其次,如果兩電停止付息又該作何打算?再者,該基金會否被視為政府干預的一個惡劣先例?如果電力基金是可取的,那是不是也應該成立房地產基金?

香港應否公營化電力公用事業呢?

美國的一些城市(例如西雅圖和洛杉磯)和加拿大一些省份(例如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魁北克省),均擁有自己的電力公司。

如果香港政府要公營化電力公用事業,則須要購買兩電的有形資產。在不影響財政支出或儲備的前提下,香港政府可以透過發行長期收益債券來籌集資金。由於債券利率低於兩電通過「利潤管制協議」所得的回報率,公營化兩電可以緩解目前的電費上升的趨勢。

不過,公營化本身也存在一些障礙。首先,兩電可以私人財產為由,拒絕以任何價格出售予政府。其次,即使它們願意出售,亦很可能索取一個非常高的價格。

第三,政府可能無法安全可靠地營運電力設施。最後,公營化收購可能被視作為反商業的訊號,從而阻礙各界對香港的投資,損害香港作為最具競爭力和方便營商的城市的國際形象。

以上列舉的各個選擇,都面臨執行方面的挑戰和成本風險權衡的問題。設立一個由監管委員會管理的獨立公開聽證部門,可能比其他選擇來得容易和低風險。無論如何,香港的電力公用事業在接下來的幾年該如何發展,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值得我們共同關注和檢視。

作者為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講座教授

張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