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論壇
 

張仁良
香港城市大學 商學院 經濟及金融系 金融學講座教授

2005-3-18
星期
 

上一篇

結構性財赤仍未解決


 

04/05年度會出現120億元的盈餘,是自99╱00年度以來首次出現盈餘。這是否宣告了財赤的終結,預示政府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地減少賦稅、增加社會福利呢?本文舉出三方面重要事實和理據,指出在結構性財赤問題未解決時,政府和社會仍需謹慎對之,繼續開源節流。

由財長剛剛公佈的財政預算案來看,本港去年的經濟發展是令人歡欣鼓舞的:通縮期結束,全年GDP增長達8.1%,貨物總出口及離岸貿易均增長15%,全年訪港旅客創下2181萬人次的歷史新高,私人消費增加6.7%,樓市、股市回升,失業率下降。財長預計,經營帳目方面,04/05年度經營赤字為141億元,遠低於原先估計的466億元。而綜合賬目方面,04/05年度會出現120億元的盈餘,是自99╱00年度以來首次出現盈餘。這是否宣告了財赤的終結,預示政府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地減少賦稅、增加社會福利呢?筆者對此不敢苟同。

財政儲備已所剩不多

首先,雖然上個財政年度錄得120億盈餘,經過連續五、六年的赤字,政府的財政儲備已所剩不多(2873億,估計相當於14個月的政府開支)。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2000年4月港府財政儲備達4400多億港幣,當時人們還忙於討論政府該如何利用這筆資金。然而,2003年11月時本港儲備已不足2500億港幣。可見,在經濟蕭條的時候,財政儲備蒸發得很快,這也證明了擁有足夠財政儲備的重要性,尤其在港府發債後,財政儲備更影響到政府的信用評級。因此,政府在財赤剛剛消失,經濟正在復甦的情況下更應該開源節流,從而增加儲備,做到未雨綢繆。

過度依靠非經常性收入

其次,結構性財赤仍未克服。財政收入分經常性和非經常性兩種。前者包括利得稅、薪俸稅、印花稅等各項稅收;後者則指賣地所得、政府發債以及金管局投資收益等個別收入。政府的經常收入常常少於經常開支,過度依靠非經常性收入往往要承擔很大的市場風險。

另一方面,政府的經常開支(包括教育、衛生、醫療和社會福利等)缺乏彈性,易加難減,「節流」阻力很大。因此,當經濟再一次進入低谷時,賣地、投資收入不理想,甚至稅收也因經濟蕭條而減少,而政府開支又不能相應下調,財赤的危險一觸即發。

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

其三,人口老化問題在本港已越來越嚴重。如果政府不採取任何財政措施,將來當勞動人口逐步減少,退休人口慢慢增加時;一方面政府收入減少,另一方面,醫療福利公共開支不斷增大。到時,政府將面臨不小的財政的危機。因此,政府對此類問題要有預見性,防患於未然。

減少公共開支是政府須不斷努力的方向。上年度政府控制經營開支頗有成效,141億的經營赤字遠低於預期的460億,兌現節流承諾。如財長所言,筆者認為港府應該將其經常性公共開支控制在GDP的20%以下,以符合香港「小政府、大市場」的自我定位。因此港府還要在如何精減結構、提高成本效益上再下苦功。

如何穩定政府財政收入

如何穩定政府的財政收入呢?本港現時60%的稅收來自頗受市場影響的直接稅收(包括利得稅和薪俸稅),相對穩定的間接稅收的比例有待提高。此外,本港稅基狹窄,開增新稅種是增加經常性收入的「開源」良方。然而,引入銷售稅會對本港的稅制產生根本的影響,因此,此種做法還有待進一步商榷,以期社會各界達成共識。

綜上,去年的經濟增長以及財政狀況的改善令人雀躍,然而在結構性財赤問題未解決時,我們仍需謹慎對之,繼續開源節流。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