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菜這道家傳戶曉的美食,是新界本地宗族鄉村傳承了數百年的獨特飲食文化。從鄉村到城市,盆菜由新界居民的傳統食物演變成現時香港人每逢佳節團圓所享用的一種普及美食。《打盆師》以製作盆菜的最後一個步驟「打盆」作為遊戲的核心機制,將不同的盆菜元素融入遊戲,玩家化作「打盆師」,透過收集不同的食材,在「打盆」過程中加深對盆菜的認識,了解當中的文化意義和引起他們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
余宝欣 (2023-2025 cohort)
-------------------------------------------------------------------
點心在香港人生活中相當普遍,亦有不少繪本會以點心為題創作,但從非遺角度出發的繪本卻非常少。因此我在此次計畫中設計了一本繪本及陶土體驗包,並借舉辦工作坊的形式,讓中小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了解及體驗茶樓點心製作的技藝。
此次工作坊名稱為「非遺傳承:飲茶文化黏土工作坊」,活動包括欣賞繪本和製作黏土點心等。繪本名稱為《非遺傳承:點心故事(試閲版)》,內容適合7歲以上兒童閱讀。
黃穎晞 (2023-2025 cohort)
20250616-20250620 粵港澳大灣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粵劇教學研討會暨交流活動 2025
教大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系學生曾子瑄與廣州市文化館嶺南曲藝研究所劉淑賢女士合唱《同是天涯淪落人》
20250527 賽馬會「智歷奇境」學習計劃
第二屆虛擬實境課件設計比賽
冠軍 - 李依晴 (2023-2025 cohort) & 李婕妤 (2024-2026 cohort)
20250313 新城廣播 - 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虛擬博物館互動平臺開發先導計劃
20250210 星期日檔案 - 東江縱隊
20240916 教師網
萌動雜誌 Issue 66 P.18-19
萌動雜誌 Issue 65 P.17-19
萌動雜誌 Issue 64 P.19
萌動雜誌 Issue 63 P.25
萌動雜誌 Issue 62 P.34-35
01-10-2023
堅雜誌 P.40-47
教大高年級入學學生育才獎學金
楊顏叡 (2022-2024 cohort)
羅芷英 (2023-2025 cohort)
梁凱茵 (2024-2026 cohort)
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高年級入學獎學金
余宝欣 (2023-2025 cohort)
劉婉莹 (2023-2025 cohort)
李宗鴻 (2024-2026 cohort)
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文學士入學獎學金
李栩彤 (2023-2025 cohort)
甄津蝶 (2023-2027 cohort)
何穎怡 (2024-2026 cohort)
陳丹怡 (2024-2028 cohort)
其他獎學金
黎子愉 (2022-2024 cohort) - The Hong Kong Chinese Importers’ & Exporters’ Association Scholarships (Exchange)
方凱瑤 (2024-2028 cohort) - 領展大學生獎學金
20250518-20250524 燦爛的絲路:馬來西亞海上絲路文化學習之旅
20250321 廣州二天考察團
20250115 參觀保良局歷史博物館
20241023 《長安三萬里》
20240306 參觀蓬瀛仙館
20240301 廣州二天考察團
20240226 HE&AM 講座系列 II : 自編自導我的人生
20240104 Thailand Arts and Cultural Exchange Tour 2024
範疇 | 學分 |
---|---|
主修研習+ (包括主修科目, 跨學院核心科目, 主修跨學科課程及實習) |
69 |
選修(包括指定副修) | 15 |
通識教育 | 22 |
語文增潤課程 | 9 |
畢業專題研究 | 6 |
總學分 | 121 |
+必修科目設有大灣區活動。
範疇 | 學分 |
---|---|
主修研習+ (包括主修科目, 跨學院核心科目, 主修跨學科課程及實習) |
51 |
通識教育 | 3 |
畢業專題研究 | 6 |
總學分 | 60 |
+必修科目設有大灣區活動。
中文(輔以英文及普通話)。大部分的主修課程將以廣東話授課。
畢業生就業出路廣闊,可於教育、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畫廊、藝術中心/文化組織,以及私人和/或社會企業等行業和機構從事相關工作︰
學費(每年)
本地生: HK$44,500 (2025/26), HK$47,000 (2026/27), HK$49,500 (2027/28)
非本地生: HK$167,000 (2025/26)
(學費或於日後有所調整)
在廣州考察活動中,參觀廣州美術學院的美術館讓我印象深刻。展覽「思想的形狀:新時代中國油畫的話語探索」通過多位元藝術家的作品呈現了中國油畫在新時代的審美轉變與文化回應,強調藝術與歷史、哲學及當代社會議題的交織,作為文化載體參與國族身份構建。從策展角度來看,展覽以學術導向為主,風格莊重,強調中國視角的話語構建。此次參觀讓我深刻理解視覺藝術在文化外交與國家形象構建中的重要性,並拓寬了我對藝術管理與教育的視野,為未來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我在三月參加了廣州兩日一夜交流團,令我對內地認知煥然一新。參觀廣州美術學院時,濃厚的藝術氛圍和多樣的飯堂菜式令我印象深刻。寶墨園的中式嶺南建築及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圖》使我感到新鮮。石室聖心教堂雖未能入內,但周邊的熱鬧市集和熱情的貓咪吸引了我。交流團讓我體驗到廣州的文化特色和城市脈搏,期望這些經驗幫助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My internship at EdUHK has been transformative, equipping me with the skills needed for a successful career in arts and culture management. Reflecting on my goals, I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y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skills and honed my art management abilities through planning and executing various activities.
A highlight was managing the 616 Music Concert, where I collaborated with lighting and sound technicians, backstage staff, and performers. This enhanced my cros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skills, as I had to understand and integrate the needs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I was in charge of screen control, ensuring a seamless performance.
I also applied knowledge from my Arts Management coursework to create multimedia resources and manage logistics efficiently. This internship provided ampl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problem-solving,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lluminating my career path and solidifying my aspiration to lead in arts and cultur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