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魔術繩
科目:識數概念 /語文 |
課題: |
題材: |
針對班級:低班 (4-5歲) |
意念簡介
構思過程
幼兒學生的學習內容多與生活化經驗有關,故此一些容易接觸的,常見的物料,有助兒童隨機學習。而繩子是一樣塑造性高的物料,在操玩時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故是次嘗試將繩子引入課堂中,希望能讓兒童學習到利用周遭的物料去學習。與此同時,亦希望能將構思推介給家長,讓家長明白到周遭的物料亦可讓兒童有意義地學習。
不同長度的繩子
教學步驟
實踐成效
由於讓兒童作角式扮演,故開始時兒童已興致勃勃,十分投入活動中。而在整個活動,發現兒童之各項的發展範疇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在認知層面上,兒童作抽繩子遊戲時,兒童已不斷表示自己的繩子是長還是短,及能主動與他人或多人比較,辨別出最長、最短以及誰的長/短等概念。在拼砌圖形時,兒童雖對形狀已有認識,但在過程中發現兒童對於形狀的特徵是不大清楚的,如:未能正確地砌出四邊相等的正方形或對邊相等的長方形來,經多次嘗試,兒童開始明白形狀的特徵,如:三角形擁有三條邊及三個角的概念。
在遊戲過程中,兒童亦發現了形狀大小與繩子長短是有關係的(繩子長些所做出的形狀會大些的),這樣的隨機教學,讓兒童獲得初步的周界概念。
用繩子砌文字亦是兒童喜歡的及容易掌握的,他們砌了不少預期以外的文字,如:合拼成37 ,英文字F 、O等。
另外,活動時不難發現兒童會主動協助或邀請同儕合作拼砌形狀或文字,亦懂得互相協調,如:自己擁有一條繩子,不易拼成形狀,便會主動請兩位同儕合作,合併成三角形或兩位兒童一人作一個數字合拼成數目;或繩子太長,他們會把繩子對摺,縮短長度去達致易於拼砌等。可見他們的社群發展和解難能力提升了不少。
而在語言表達上,他們對於自已的作品或困難亦能作出表達及反映,如:兒童會表示較短的繩子易於拼砌,反之長的就難得多了,原因是他們個子很少,很難控制長繩。
除此,在活動中,兒童亦表示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文字是會改變的,如7成L,N成Z等。兒童透過活動提升了觀察事物的領域。
總結活動,形狀的學習成效雖未見很大,但對於兒童的創作力、思考力,合作性及表達上,卻有明顯的增長,發現兒童勇於嘗試,積極參與活動,亦能享受活動的樂趣,在不知不覺重溫了多個概念。而作為教師亦有不同的體驗,領略到活動推行時,可從兒童即時的反應對活動之編排作出適當的調整,亦從他們的興趣為下一個活動作出編排。是次活動後,意慾將繩子再引入其他範疇之學習中。
作者簡介
作者 |
梁桂芳 |
任職學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