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育改革:學與教的範式轉移
        張永明
           香港教育學院

  近年,香港政府積極推動教育改革,而課程改革是核心的一環,有見及此,本期的主題特別訂為「教育改革:學與教的範式轉移」,嘗試為讀者在有關理論及實踐經驗方面,提供文章刺激同工反思和討論。

  本期內容主要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載有七篇由不同教育機構同工所撰寫的文章,除了理論性及學術研究的文章外,亦有個別學校的經驗分享;第二部分則載有兩篇課程發展處的特邀報告。

  在理論層面上,李子建教授探討香港學校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施,並提出日後香港在發展課程統整時應注意的事項。傅愛蘭教授及張明遠教授則針對香港的實際情況,從三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對策,提升教師利用普通話教中文的效能;文中提及聽說教學可以將中文與普通話兩科統一起來,這對政府、師資培訓機構、學校及本科教師等都有參考價值。

  在研究層面上,鄭美紅博士及程綺琪女士透過一項名為「寰宇學校計劃」的國際性研究項目,探討如何利用資訊科技促進科學教師專業發展。另外,張志鴻校長及李子建教授則報告通達學習法對小三學生學習數學的影響。

  在實踐層面上,許明輝博士討論如何在學校環境中讓學生認識與提升創造力;文章根據各界對創造力的各種詮釋作一概覽,辨析創造力、創造思考和創意,闡釋學校實踐創造思考學習的六種途徑以及有關問題,並提出創造力教育的開發和未來實施的可行方法。而羅雪怡女士則分享「社會專題研習比賽」的經驗,探索高中專題研習的模式。文中先簡介各種課程範式及其引申的課程內容及教學法,然後嘗試從高中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及有關的實踐經驗出發,討論各種課程範式在高中專題研習的應用和適切性。最後,梁偉才校長討論如何有效地推行校本資優教育。

  兩篇特邀報告由課程發展處兩個不同的語文教育組提供,英國語文小組重點介紹英國語文教育課程的近期發展,冀能幫助教師明瞭他們如何提供有質素的校本英語課程,促進英國語文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工作。而中國語文小組則講述本港中文教育的發展基礎、演變及未來的發展路向,務求令讀者更了解本地的中文教育發展。

  本人在此謹向各位作者致意,亦盼望以上所述的理論和寶貴經驗能協助各教育同工衝破教育改革的重重障礙,得以順利地在校內推行課程改革。學報第四期的焦點暫訂為「教育改革:學生學習及發展的支援」。如各位同工有任何相關的理論或實踐經驗可供分享,歡迎來稿,為建立一個本地的知識庫而共同努力,讓我們為下一代提供更優質的學校教育。

論文目錄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