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中文

課題:我是標點符號

題材:教學活動

針對班級:二年級

 

意念簡介

利用音樂的對唱形式,加上節奏感,把標點符號的用法作成簡單而易上口的「歌詞」,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構思過程

在實習期間發現小學生很喜歡上音樂課,學生們都很投入。另外,學生在運用標點符號時,經常犯錯。事後,我想可否把兩者結合;所以便想出利用音樂的對唱形式,加上節奏感,把標點符號的用法作成簡單而上口的「歌詞」

最後,在英文課時看到一位老師的教學活動像我們玩的「蓋棉被」,學生的參與和投入程度都很高。然而,其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層次較低,故我嘗試把這活動改良並應用於中文科中。

 

教學步驟

  1. 以對唱的形式來重溫標點號的名稱及作用
  2. 老師有節奏地說出一標點符號的作用,然後學生亦以有節奏的形式說出其名稱。

    例:

    老師說:『句子完結。』

    學生回答:『用句號。』

    老師說:『地名、人名。』

    學生回答:『專名號。』

  3. 以「蓋棉被」的遊戲作鞏固。
  1. 當有學生不守秩序時,老師便著該學生扮某一標點符號。

例:

老師說:『專名號。』

學生便扮演專名號

 

實踐成效

部份有實踐過。如當學生不留心上課時,我便著該學生做專名號;但該學生往往站得東歪西倒,我便說這不是專名號而是書名號。這加深了學生們對標點符號的認識(因他們常把專名號的直線變成曲線)。

「蓋棉被」活動雖自己未曾實踐過,但根據該英文老師的經驗及其他在職老師的回饋,我更相信這是可行的。最後的對唱部分,我想也不難做到。

 

作者簡介

作者

韓淑庭

就讀學校

香港教育學院(小學教育證書課程三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