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九期, 第一冊, 前言(二零零八年六月)
楊寶山 科學課程學業成就調查的實施
|
從科學課程學業成就調查(評價)的實施來看,在宏觀層面上,一是直接參加IEA和OECD等組織的國際學生學業成就調查;二是如美國的NAEP調查、英國的APU調查、日本的國研調查等,定期組織不同年齡段學生(9、13或15、17歲)科學學科的學業成就調查,建立國家常模,開展縱向或橫向比較研究。
在上述科學學業成就調查中,大都包括成就測驗和背景因素調查兩個部分。其中學業成就測驗分學科領域的核心內容和表現水準兩個維度。關鍵內容指課程內容標準中的核心內容;表現標準是要求學生達到的掌握水準。表現標準劃分的基本框架是布盧姆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類(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此外,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和安德森等人提出的認知目標二維分類體系也在不斷影響著學生學業成就的調查研究。
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因素,一般分為學習者、課程教學、學校及教育制度四個維度。學習者層面又包括性別、社會背景、自我認知、動機以及教育期望等;課程教學層面包括教學策略、課堂氣氛、班級大小、教師支持、教材使用、學校組織和結構等;學校層面包括學校類型、學校結構、學校資源、學校管理以及課堂實踐等。
TIMSS的科學評估框架由內容維度和認知維度兩個部分組成。在內容維度中,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科學等幾個部分;在認知維度中,主要包括領會、應用和推理等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不同層次能力的要求。科學探究能力作為主要評價指標,始終貫穿於整個評價的內容與過程。
PISA的科學評估框架基於終身學習的動態模型。其基本理念基於兩個層面:第一,學生在校的學習是將來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基礎;第二,學校的功能在於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評估中,重點測評學生所具備的閱讀、數學、科學等基礎性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等方面在真實情景中的運用情況。其中科學素養是其測量中的一部分。
NAEP的科學評估框架包括科學領域與認知要素兩個部分。科學領域涉及地球科學、物質科學和生命科學;認知要素包括概念理解、科學探究和實用推理三個要素。該評估框架規定了4、8、12三個年級學生學業的評定水準。
APU的科學評估框架基於過程技能的評估。主要包括圖表、器材的運用,觀察、設計、分析、探究等幾個主項目。在評估中,重點測評學生所具備的科學過程技能。
在中國內地,有關科學素養的測評框架問題也曾進行過諸多的探討和實踐。特別是新課程實施後,科學素養作為科學課程教學的首要目標。在科學學科的學業成就評價中,更加突出了基於科學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科學評估架構的科學素養的考察。
Copyright (C) 2008 HKIEd APFSLT. Volume 9, Issue 1, Foreword (Jun.,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