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九期,第一冊,文章十五(二零零八年六月) 張淑女 發展「真實性評量」來探討台灣中學生的科學素養
|
研究結果,以筆者所參與研發的科學認知評量為例,試題包括三個部份:21題選擇題、4大題32小題的開放性試題、與一題實作測驗。就紙筆測驗(21題選擇題、4大題32小題的開放性試題)之答對率而論,對於生活中常見現象的問題形式,學生成績表現不理想,只有一些記憶性問題(如:酒精的成分為何?),或問題與課本內容較接近的題目(如:氣體的原子表現形式)回答的較好。而針對實作測驗的結果,在193位學生的施測後,就每一試題之答對率而論,學生對於操作式問題形式表現頗理想,只有在回答「為什麼」的這類開放性問題表現較差。
進一步,結合台灣的高中入學考試成績 (基本學力測驗)與本真實性評量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高分群 (前27%)的學生,只有66%左右的學生在選擇題與開放性試題的表現也屬於高分群,而甚至只有40.4%的學生在實作評量的部份也屬於高分群,此結果說明了真實性評量的傳統標準化測驗的差距 (圖一)。此外,若依據真實性評量的總成績與實作評量的表現將學生分別分成高、中、低三群,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不管選擇題、開放性試題或實作評量皆與真實性評量具有高相關性,其中實作評量與真實性評量的表現,以低分群學生表現的一致性最高 (表四)。
圖一、基本學力測驗與真實性評量表現的一致性。
表四、真實性評量總成績與實作評量部分表現的相關性分析。
實作試題
真實性評量
高分群
中分群
低分群
總成績
0.414*
0.273*
0.507*
*.顯著水準為0.01 (雙尾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