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五期, 第一冊, 文章五(二零零四年四月)
張慧貞
建構式物理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氣體動力論為例
上一頁 內容 

附註

附註1:熱學現象討論題組

  1. 月球表面有許多的坑洞,試問(a)造成的主因為何?(b)與熱 力學有何相關?

  2. 長笛分段有何原因或目的?

  3. 地球上的第一代大氣層距現在約為45億年,當時大氣層的主要成 分為 H2, He, Ne氣體。第一代大氣層僅在地球上存在約千萬年的"短時間"即消失。(a)試推測當時地球上之環境,與現今有哪些明顯區別? (b)由此環境上之區別推論第一代大氣層消失的主因?

  4. 鐵軌間的縫隙有何目的? 大陸北方的鐵軌每段約為12.5公尺這長度是如何推算而得的? 若在南方,則鐵軌每段應大於,小於,或等於12.5公尺?

  5. 中空之鐵環因溫度升高產生熱膨脹後,其中空之直徑應增加或減 小?理由為何?

  6. (示範)高低兩相同蠟燭,點燃置於密閉容器內,則哪一蠟燭將會 先熄滅?其先後關係是否受容器大小的影響?為什麼?

     

附註2:行星大氣結構 挑戰題:

請根據下列資料歸納出太陽系行星的大氣結構的規律性並解釋其原理:

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直徑只有4880公里,大約是地球的 38%,質量小,相當地球的 0.05倍。因水星表面沒有大氣的調節,所以晝夜溫差達600度(白天約400℃,夜晚-200℃),由於沒有大氣的保護,水星表面留下許許多多流星撞擊 的痕跡,佈滿大大小小的坑穴。

金星的直徑為12104公里,比地球略小,質量是地球的0.82倍,而 且它有很厚的大氣。由於金星擁有濃密的二氧化碳大氣層,雖然只有少量的陽光能透過大 氣層到達金星表面,但是溫室效應使金星的表面溫度能維持在450℃左右,其大氣壓力則比地球大90倍。

火星直徑6794公里,約比地球小一半,質量是地球的0.107倍。火 星的大氣層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組成,但雲層很薄,它的大氣壓力只有地球百分之一。火星 的表面溫度從赤道20℃到極區的-140℃左右,二氧化碳再回到大氣層中。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顆,直徑142,984公里,約為地球的11倍。體積比其他各行星的總和還大得多,質量比地球大三百倍以上。木星表面主要是氫與氦組成的氣體。

土星的直徑為120,536公里,比木星略小,體積比地球大755倍, 質量相當於地球的95倍,是第二顆大行星,它的構造跟木星很相似。土星大氣以氫與氦為主,其表面也有雲霧狀的帶紋和赤道平行,公轉周期為二十九年半。

海王星其赤道直徑約49528公里,體積是地球的58倍,質量則為17倍多,表面溫度約 -216℃。海王星也是一顆藍色的行星,由於其上層大氣主要是甲烷 (CH4)。


Copyright (C) 2004 HKIEd APFSLT. Volume 5, Issue 1, Article 5 (Apr.,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