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三期, 第一冊,
文章四(二零零二年六月) 陳小勇 提高創新能力的生態學實驗教學改革
|
1、當前中國內地高等學校生態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開展生態學教學的時間不長,平時在教學方面的經驗交流也不夠,在生態學實驗教學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如下:
一、生態學實驗教學課時偏少
由於接受過正規生態學訓練的師資比較緊缺,開設生態學的高校不多,加上教學資源緊張以及存在的較嚴重重復教學問題,用於實驗教學的課時非常少,多數高等學校普通生態學實驗課時僅為18 個學時,課時少導致能夠開設的實驗也很少,甚至不少學校乾脆取消了實驗部分。帶來的後果也是明顯的,學生對生態學的理解不深,生態學教學變成了"高級科普",混淆了生態學專業訓練和普通的生態教育。專業特色不顯著,看不出有特殊的專業技能和特別的專業素養(段昌群 2001),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等等。二、缺少系統的生態學實驗教學教材、教學內容跟不上學科發展
由於生態學實驗教學在專業基礎課中所占的比例少,對實驗教材的編寫也不太重視,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綜合性的普通生態學實驗教材,即使算上個分支學科,實驗教材也僅有5種左右。多數學校還是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編寫的《植物生態學實驗》(內蒙古大學生物系 1986)、《動物生態學實驗指導》(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1983)。生態學實驗教學內容也比較陳舊,已有的實驗教學內容偏重於一些簡單方法的介紹或儀器的使用,忽略了生態學方法、儀器設備與具體的生態學問題的結合。如生態學實驗中對小氣候的測定方面,大多是介紹不同的儀器的使用,比如說溫度計、濕度計、風速風向儀。實驗課變成了儀器操作的介紹。而對於如何利用這些儀器設備解決具體的生態環境問題等方面教授的不多。更談不上將生態學研究應用的新方法、技術融入教學實驗。值得指出的是,也正是這種原因,中國生態學會教育委員會於2001年組織有關學者編寫一本適合面廣的、綜合性的生態學實驗和實習指導,吸收了一些新近應用於生態學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術,預計教材將於2003年初出版。三、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實驗教學方式還是簡單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大多只是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為了在實驗過程中少出差錯、節省實驗時間,任課教師詳細介紹實驗方法、實驗內容、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將實驗藥品、器材全部準備好,學生只是機械跟著教師操作。其結果是,一上完實驗,所有的內容基本上全忘光,下次做的時候,又不知如何操作。更談不上碰到新的問題時,去分析問題、設計方案去解決問題。四、教學儀器設備落後
由於普通生態學在多數學校開設的時間較短,普通生態學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基本上是東拼西湊,甚至是其他實驗室淘汰下來的舊儀器、舊設備。並且許多教師(甚至包括不少生態學的任課教師)認為,生態學實驗所需的無非是皮尺、記錄本、標本箱、樣方框這些簡易的器材,因此,實驗所需的儀器設備得不到添置和更新,許多實驗無法正常開展,至於將新近發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技術與生態學問題結合的實驗更是罕見,嚴重制約了學生利用新方法、新技術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能力。
Copyright (C) 2002 HKIEd APFSLT . Volume 3, Issue 1, Article 4 (June,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