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二期, 第二冊, 前言(二零零一年十二月)
葉賜權 中國古代天文文物與小學常識科教學活動
|
北方與正午
有關科目 小學常識科 年級 小學一年級/小學六年級(此活動舉隅中較淺易的部分可以作為一年級授課之用,但若希望引入季節的概念,則適宜與下一活動舉隅一併在六年級教授。) 學習單元 星星、月亮、太陽/天文現象 學習綱目 太陽/地球的運動 活動名稱 北方與正午 預算節數 一節至二節,並需要跨越正午的時間(查看每日的正午時間可參考天文台網頁 http://www.weather.gov.hk/gts/astron2002/sunrise_main_c.htm , 日出與日落時間之中間便約是正午,約在十二時半至一時之間出現) 目標 學生應能
- 明白東、南、西和北的方向
- 知道日影會隨著時間變化
- 認識中國古代利用日影找尋方向的方法
概念
- 若學生沒有左、右和前、後的概念,便需要加入適當的活動介紹有關概念。
- 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是認識方向的第一步。
- 若東方在左邊,西方在右邊,則前面便是南,後面是北。(要注意由於雀局的南北方向是與此相反的,會有一些學生受到影響而將南北方向互換,老師可能需要加以改正。)
- 太陽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在大部分時間均並非正東和正西,利用日影位置的變化加上一個圓圈可以更準確地找到正確的東、南、西和北方向。中國古代便是以此來尋找準確的方向。
- *中國古代除了用東南西北來表示方向外,並使用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等來表示方向,子為北、卯為東、午為南、酉為西。正午即正南,相當於太陽位於正南位置的時間。
活動前準備
- 此節課需要在戶外並且天色晴朗時在中午前至後進行。
- 找一枝可以在正午時有太陽照到的旗桿(或找一個可以豎立一枝直桿的地方並令直桿垂直地面)。
- 一根長繩。
- 一枝粉筆。
活動過程
- 約在正午十二時前,觀看旗桿頂端的影子。著學生以旗桿為中心(A),用繩子及粉筆畫一個直徑稍短於旗桿影子的大圓圈。
- 著學生觀看在陽光下旗桿影子長度與方向的變化,當旗桿的頂端與粉筆所畫的大圓圈相交時,用粉筆記下相交的位置(B),並記下當時的時間。
- 著學生繼續觀察旗桿影子的變化,並用粉筆記下每五分鐘旗桿頂端的位置。
- 繼續觀察,直至影子離開大圓圈為止。同樣地記下相交的位置(C)和時間。(整個過程可能需要個多小時。)
- 用繩子和粉筆將位置(B)和位置(C)之間畫上一條直線(D)。說明直線(D)為東西向,位置(C)的方向為東,位置(B)的方向為西。
- 利用繩子將直線(D)分成兩半,在線的中央畫上位置(E)。
- 將中心(A)和位置(E)用直線連接在一起,向學生說明這條線便是子午線,即連接南北的線;當站在位置(E)時,若左邊為東,右邊為西,則前面為南,後面為北。
- *說明子午線名稱的由來。(中國古代以子為北方,午為南方。)
- 著學生說出大約是甚麼時間旗桿的影子會越過子午線?並且能否分辨出這個位置(F)?
- 說明這就是中國古代量度南北方向的辦法,及認識子午線的位置對擺放日圭很重要。
活動評估 著學生利用其他物品代替旗桿,並討論有甚麼優點和缺點。 備註
- 當所使用的桿子(或物體)的高度越高,桿子頂端的影子便越模糊。中國元代的郭守敬設計了一個「景符」(即針孔投影儀)來解決這個問題。
- 當天氣陰晴不定時,可能令某些點未能記錄下來,以致浪費了一天的時間。郭守敬設計了「正方案」(即畫上二十個大小不同的圓圈的正方形板)來解決這個問題。
- *與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加上討論為甚麼「正午」(即影子越過子午線的時間)時並不是中午十二時。說明為甚麼要設立時區。
Copyright (C) 2001 HKIEd APFSLT . Volume2, Issue 2, Foreword (Dec.,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