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 Tech Lab|AI斜视诊断仪高精准 医学数据建模 检测成本减九成
斜视为一种眼部疾病,多发于儿童成长阶段,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导致弱视或丧失空间知觉。香港教育大学创业与研究中心(CEAR)旗下初创Focus Tech Lab,研发一款结合人工智能(AI)的斜视诊断仪。机器的诊断误差值约4 PD(瞳距),低于主流手法的8 PD至10 PD,更能节省86%检测成本。
左图:AI斜视仪的诊断误差值约4 PD(瞳距),低于主流手法的8 PD至10 PD。 (受访者提供图片)
右图:王妍玥(左)称,盼透过AI斜视仪为患者分析年龄、斜视类型等,以配对训练次数及强度;旁为聂凤芝。(黄俊耀摄)
Focus Tech Lab营运总监王妍玥解释,团队研发成果为全球首款模拟医生真实检查手法、用于诊断斜视的仪器。这款AI斜视诊断仪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红外线镜头捕捉并记录眼球运动,再把收集的数据交由AI处理。
演算法会分析眼球结构,检测、追踪眼球位置,从而准确测量斜视程度。仪器同时设有真实距离测试,用于检视患者在近、中、远3种距离的视力表现。王妍玥指出,仪器所用技术跟人脸识别类似,但精准度的要求更高。
拥多项专利 模仿难度大
王妍玥认为,斜视诊断仪技术困难在于数据建模,「一个精通程式码的人,或许能用一个月时间(把斜视仪程式)写出来。但需要大量数据训练,才能成为一部可用的仪器。」为获取更多真实数据、不断改进演算法,团队在研发初期跟理大眼科视光学诊所合作,之后又在教大及北京市3间医院采集数据。
Focus Tech Lab现时分别在香港、内地及美国取得专利。被问到是否担心抄袭问题时,王妍玥直言模仿难度较大,项目由概念到落地历时10年,如想实现同样效果,至少要耗费5年时间。王妍玥又说,坊间确实有类似产品,例如某以色列科企推出基于VR(虚拟实境)的诊断仪,分别就是在于对方产品误差更大,亦不具备真实举例测试能力。
下阶段将研高效治疗
有了精准诊断,下阶段是钻研如何高效治疗。王妍玥介绍,团队已研发一套相关技术,分为眼肌训练和放松两部分。惟尚未实现个性化治疗,该功能推出市场仍需时日。
王妍玥称,无论她本人,还是领导研发的教大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助理教授傅弘的儿子,幼时均为斜视儿童。王妍玥忆述,当年自己靠用针线穿珠仔逐渐康复。团队希望利用类似方法,因应患者年龄、斜视类型等,匹配对应的训练次数及强度。
团队相当关注特殊群体需求,除斜视诊断仪外,也研发可应用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多模态智能手写评估系统「Smart Writing」。系统包涵眼动仪、相机及手写板3部分,获取测试者姿态、眼睛移动、压力、书写速度及质素等指标,可评估当事人是否有读写障碍。
事实上,Smart Writing还未取得医疗相关认证,现阶段供各大院校作参考用途。除了本港的教大之外,同时亦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等内地学术机构试用。她相信,不少高校缺乏这类多合一产品,团队研究成果正好切合对方需要。
采访、撰文:周泳彤